2024年7月24日安岳(二)华严洞石窟

标签:
365旅游随笔文化杂谈 |
分类: 游记 |
出木门寺向回开一个小时,我们来到石羊镇,相当于从安岳县的西极来到东极。石羊镇是安岳石窟非常集中的镇,镇子不大,有一个环岛,接下来我们就绕着这个环岛来来回回。木门寺附近,本有一处卧佛院摩崖造像,在我的计划上。但朋友说那里比较僻远,留存也不是很好,再加上他们深刻怀疑我能否走完我的计划,所以都劝我放弃。听人劝,吃饱饭。我先在石羊镇的环岛兜转转。
绕过环岛,到达第一处华严洞石窟的时候,恰是中午12点,洞外沿山而建的红色山墙在午后湿热的阳光下艳地刺眼。绕过山墙,再上台阶,过了石门才是华严洞。石门依旧低矮,但三间的结构保持完好。
门后大殿,漆迹斑驳,上挂“华严洞”横匾。可见这座木构是为了保护石窟而建。华严洞石窟是安岳现存最大的石窟。《华严经》,全称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开示众生,华藏世界如何美好,凡夫如何修行可以次第成佛,善财童子遍访诸贤终于修行圆满。这是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涉及世界是怎样的,如何修行才可得道等根本的问题。依此经典还产生了华严宗。所以全国各地建有多处华严寺。在《华严经》中,文殊、普贤二菩萨是毗卢遮那佛传法的重要助手,所以就形成了华严三圣的组合。走进华严洞木构,硕大的华严洞石窟就展现在眼前,华严三圣端坐正中,俯临众生。向前几步,洞顶鲜红醒目的“唵”字,三圣两侧听讲的十菩萨便撞入眼中。再向前,佛戴的典型的宋式花冠,诸菩萨的音容笑貌,他们头上一进进修行次第的场景就看得清楚了。再向前,账本、建筑、朋友重点提醒我看的,也都呈现出来。这是什么?先埋个包袱,后面再说。










出华严洞右拐,又有一座木构,分上下两层,护住二层的洞窟——这是大般若洞。它和华严洞合称为“华严洞石窟”,共存有宋代造像159尊。大般若洞凿于南宋,正面居中是释迦摩尼佛,两旁陪坐的是孔子和老子,两侧同样是侍坐的菩萨,但是塑像比法华洞要小,精美也不如后者。洞顶有白色字的残痕,大哥说是一正一反颠颠倒倒的两个“人”字。大般若洞刻划的应该是《大般若经》的思想,《心经》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颠颠倒倒的人,倒到颠颠的梦,看破了,可笑,也不可笑。就放在那里,想看,就斜着觑一眼;不想看,就心底里自己磨去。唉。在洞窟对面的木构里,也供了儒释道种种样样的神佛,热闹、快乐,和上午木门寺的情形很像。无法猜测这些神佛从何时开始坐在这里护佑众生。和对面那颠倒的两个人字,正是绝佳的组合。
大哥。我说到了大哥。朋友说,重庆应该叫“老师”。这倒是我习惯的。这位大哥应该是这里的文管员。对亏他热心的解释,我才能多看懂一些东西。照张合影吧,也没有其它表示感谢的方法。感觉他有些不自然,僵硬,我用力搂了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