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牟公开拍卖的超编公车都被谁买了?
(2012-07-13 14:15:52)
标签:
河南
中牟县
超编公车
拍卖
竞拍
公车改革
公平
保值
腐败
猫腻
杂谈
|
分类:
时评
|
为进一步深化公车治理成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日,河南省中牟县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拍卖前,共有40余名竞买人办理了竞买手续。经过多轮竞价,所有车辆全部成交,成交总金额39.11万元,增值率达53.2%。(据《郑州日报》7月13日报道)
表面上看,河南中牟县这次的公车竞拍,是一个很好的公车改革的范例,但实际上透过几个数字我们可以揣测其中可能出现的猫腻。
拍卖公车43辆,共40人参与竞拍,最后成交总额39.11万元。 不用说,这43辆拍卖的公车,最后大多被关系户“竞拍”了。
首先,标的有43件超编公车,而参与竞拍的人却恰恰只有40多人,或许是巧合,但也有可能另有隐情。刚好能保证参与竞拍的人每人能收获一辆。在竞拍之前,相关部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向社会公布了竞拍信息?平民老百姓可能压根不知道有公车竞拍这回事,最后以低价拍得公车的,只能是和官场大佬们有关系的关系户。其次,43辆公车,最后成交价只有39.11万元,成交均价刚好过9000元每辆。按照官方的说法,最后是经过了多轮的竞价才全部成交的。也就是说起拍均价会远远低于9000元每辆。根据政府公车采购的一般经验,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采购价不会低于10万元。原价10多万元的公务车,用了一段时间,转眼间跌到万元以下。老百姓所关心的是,拍卖底价的制定是以什么为标准?
均价9000的超编公务用车,和破铜烂铁的价格相差不远。对于买家而言,居然大言不惭的自夸此次拍卖的增值率达到了53.2%
。反正我是不知道这增值53.2%是如何折算出来的。
只所以揣测这次竞拍有猫腻,一是起拍价确实低得离谱,而最后的成交价不足万元,更是让普通老百姓大跌眼镜,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捡到这么大的便宜。二是参与竞拍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只有弄清了竞拍参与者,确定参与竞拍的人和政府官员没有明理暗里的关系,才能免去政府部门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
所以,针对这样一起公众有广泛质疑的竞拍,政府应该公布竞拍参与者和成功竞拍者的身份。而拍卖公司,也应该公布最后的竞拍结果,谁拍得了什么标的,标的的详细信息如何,车辆的品牌、型号、购买日期、使用年限等信息都应该对外公布。我猜想一定有人会拿出应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说事。但我想说的是,公车拍卖,涉及政府的公信力,更涉及公众对政府的腐败的质疑,这本身就不是一件隐私的事。政府的行为理所当然的应该放在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审视。
针对公众的质疑,河南中牟政府应该拿出切实有效的证据证明竞拍的公正性。最好的办法是公开竞拍流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随着公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会面临超编车处理的难题。超编车在处理之前属于国有资产,也属于全民资产。在处理的过程中,一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要给一些官员在超编车处理的问题上钻了空子,最后以公谋私中饱私囊。二要在处理超编车的过程中,尽量合理的评估超编车的价值,按照市场价值处理,尽力做到不让国有资产流失。做到这两点,相信老百姓对于公车改革会举双手赞成,并会力挺到底。因为,公车改革本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