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水泥锥反映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拙劣

(2012-07-04 16:41:33)
标签:

广州

城市

城管

水泥锥

流浪汉

驱逐

城市管理

规划

包容心

杂谈

分类: 时评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在机场高速黄石入口、广州白云、天河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目的只是为了防止天桥底下成为流浪汉的栖身之所,变相驱逐流浪汉,以免其影响市容。
    
    不得不说,广州市水泥锥驱逐流浪汉的做法过于拙劣。而且经过媒体曝光后,包括城管、城建在内,竟然没有一个部门出来承认水泥锥的“创意”是其所为。网络上也因此爆发了一场关于广州市水泥锥驱逐流浪汉的做法是否得当的大讨论。

    我今天想表达的,并不是想加入这场关于城市是否应该包容流浪汉的讨论中,而是透过此事,我看到的一些关于广州市在城市管理上的不足之处。
 
    我没有出过国,不知道国外对高架桥下的空地是如何运用的。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时常在国内的一些城市出没,对于高架桥下空地的管理,我认为广州市的做法非常的不恰当。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收到的效果也非常有限。

    在哈尔滨,在城市中心地区,高架桥下的空地被用来改建成临时停车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广州是个整天都在喊“堵”的城市,其交通堵塞程度和北京有得一拼。而市民抱怨的停车难问题,广州也多年来一直没能有所改善。对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的做法是限购。有新闻报道从7月1日起广州开始实行小汽车限牌,每月通过摇号的方式限制向社会发放1万个汽车牌照。尽管随后广州市交委出来辟谣,但同时表示该问题正在论证阶段,将在7月中旬进行听证。但根据过往听证的经验,此政策的实施只是时间问题。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本是政府部门的本质工作,现在却非得让老百姓来承担政府工作不力的后果,没有道理。如果说政府努力了,公众也还能够理解,但是看着大片大片的空地被浇灌上水泥锥,而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公众不得不怀疑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

    清除水泥锥,将高架桥的空地改建成临时停车场,能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好说,但对于市民抱怨的停车难问题,则绝对有好处。此举可能无法完全的解决停车难问题,但对该难题有所缓解,对市民来说也是福音,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也能够体现其管理水平。何乐而不为?

    在广州相邻的东莞,我看到一些高架桥下面的空地种上了花草树木,不但可以达到广州想要驱逐流浪汉的目的,而且更可以净化空气。

    对于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来说,寸土寸金,要政府拿出大片的空地进行绿化,比割政府的心肝还难,因为在政府管理者的眼中,这一片一片的空地都是钱,能给政府带来GDP上的收益。在现行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我没法去评价官员们的做法是多么的不齿,毕竟身在官场就有官场的无奈。但是对于政府将大片的高架桥下的空地浇灌上水泥锥以驱赶流浪汉的做法,我则认为是严重的失策。如果能学习借鉴一下东莞的经验,不但驱逐流浪汉的目的能达到,而且还能通过种植植物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多重效果,最重要的是,该行为名正言顺,绝不会让人联想到驱逐流浪汉的目的,当然也不会招致社会的质疑和声讨。

    一起政府通过水泥锥驱逐流浪汉的事件,让我们不但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包容的气度,而且看到了政府管理的非人性化,更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城市管理水平的拙劣之处。广州是国家化大都市不假,这仅仅表现在城市之大,经济之繁荣,但和国内的大城市一样,和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相比较,欠缺的是包容心,欠缺的是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欠缺的是管理者的高超的管理水平。

    高架桥下空地的合理利用,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城市的管理经验,这对于缓解交通也好,对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也罢,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价值。但是片面的只是将眼光聚集在流浪汉的身上,为了驱逐这部分弱势群体而费力不讨好的浇灌上水泥锥,不但招来了社会的普遍质疑,更对提升城市水平没有丝毫的好处。这就是广州在城市管理上的短板,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