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120急救护航“摸宝马大赛”是否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

(2012-06-01 00:30:02)
标签:

成都

楼盘

宣传

摸宝马比赛

120

急救

公共资源

医疗服务

杂谈

分类: 时评
成都:120急救护航“摸宝马大赛”是否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
5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120急救医护人员为最后剩下的3位选手宋长江测血压和心跳。

    2012年5月30日,成都市一楼盘搞促销,举行“手摸汽车耐力赛”,主办方设置的奖项仅有一个,即手摸宝马车时间最长者,可获得一辆价值27.8万元的宝马1系轿车的五年使用权。该活动吸引120多名参赛选手参加,其比赛规则也十分简单,看谁手摸宝马的时间坚持最久即为获胜者。比赛期间,每隔4小时,参赛选手有一次15分钟的休息时间(选手的吃喝拉撒睡都必须在这15分钟内完成)。三天三夜后,截至30日晚10点20分,仅有3名选手仍在坚持。在选手的比赛中,除了工作人员24小时通过监控关注比赛外,更有参赛选手的朋友、家人的加油助威以及贴心服务,甚至120急救人员也随时待命,并为参赛选手做各种检查,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当地工商部门表示,主办方的这个活动并不与销售挂钩,并没有规定只能是业主,或是交了购房定金、有意向购房的客户才能参加,所以并不涉嫌有奖销售的违规行为。因为活动本身对参与者除了年龄之外没有任何的限制,所以只能看成是主办方吸引人气的一种广告形式,并不违法。在当前楼市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开发商通过活动吸引公众的注意,以达到宣传楼盘促销的效果。这本来无可厚非。就这个活动本身而言,只能说主办方促销的手段稍显拙劣,能否真的达到促销效果还有待考证。但就活动本身而言并无太多值得指责的地方。

    而对于参赛者和其“后援团”而言,参加比赛的目的无疑只是冲着宝马车5年的使用权而去的,这和参加选秀节目选手的目的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评说是非对错。只是在这里我想提一点的是,参加比赛还是要以不伤害身体为前提。这次参加比赛的人多是年轻人,可能对于身体健康对生活的影响还没有什么概念。但几天几夜坚持下来,长期的站立和失眠,确实对身体健康伤害极大。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用健康做赌注是否划算?

    相比于主办方和参赛选手而言,其实我更关注的是120的随时待命和急救医生为参赛选手做各项检查。首先,这样的比赛绝对算不上是公益活动。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120全程待命整个比赛过程?我们都知道,在我国,120急救服务并不是免费,而是充满铜臭味的纯商业行为。在媒体上也有过关于120急救争夺病人的报道。但是无论如何,作为120急救本身而言,其服务对象应该是需要急救服务的病人,而绝不是为充满商业氛围的“摸宝马比赛”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尽管同样是收费服务,但为需要急救的病人提供服务和在商业性质的比赛现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绝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120本身也是稀缺资源,很多病人因为120急救服务的不及时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因为急救服务的不及时而丧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120派出救护车及医疗急救人员全程跟踪“摸宝马比赛”,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保障参赛选手的安全,但其无形中则浪费了其他需要救助的病人的公共资源,有可能导致救助不及时产生严重的后果。

    尽管120急救服务商业味十足,但是担当着急救责任的120服务和纯粹的商业宣传活动本身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120急救过分的关注和支持纯商业的“摸宝马比赛”,实际上是在浪费公共资源。这样的行为不应该被默许。当然,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120急救服务本身的混乱和漏洞,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而即使120能够为这样的商业比赛提供医疗保障,那么其申请和审批也应该公开披露。目的只有一个,让急救服务本身更合法的运行,让需要急救服务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