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非常招工”背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2012-04-29 00:31:49)
标签:

时评

成都

富士康

招工难

企业

政府

公务员

顶替

庆辉

杂谈

分类: 时评
    自从成都2010年引入富士康这只“金凤凰”后,许多四川公务员在年底考核中就多了一项内容——能否完成富士康的招工任务。虽然四川是人口输出大省,有大量的闲置劳动力,但是招工难的现状远没有当初想的那么乐观,以至于一些没能完成招工任务的公务员不得不被迫顶包进厂,以完成政府许诺的用工名额。

    成都富士康是中西部迄今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是四川省1号工程,也承载着成都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几千亿元IT产品产业链的希望。而在引入富士康时,除了优惠的税收、用地等条件外,四川省政府还承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条件:帮助招募一线劳工。一年多过去了,这项劳工招募承诺远没有当初政府设想的那么简单,除了垂直下行、各地市摊派,一些如“买人头”式的灰色市场行为也已浮现出来,政府在招工难以达标下处于窘迫的两难境地。

    不得不承认,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在哪里都会成为招商引资的香饽饽,四川省政府为了实现和富士康的合作双赢,承诺一系列的优厚条件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领导们没有想到的是招工难会远远超过预先的判断,以至于为了实现当初对富士康许下的承诺,而不得不让一些公务员顶替入厂。这种“非常招工”现象,在全国也应属首次,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这几年来的招工难愈加严重,以至于一些企业为了规避招工难的风险而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或干脆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很大程度上和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相关。像广东东莞这样的制造业王国,招工难更是让一些中小企业步履维艰,经营十分困难。而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地方就业,更是一年两次或者三次的提高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5年前相比较,一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更是翻了一番。在广东很多地方,员工实现每月拿3000以上的工资算是稀松平常之事。

    沿海地区的招工难可以理解,但像四川这样的人口输出大省,出现严重的招工难问题,就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原因了。按理说打工者大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远离家乡工作,大多人心中的理想工作应该是离家较近,既能上班挣钱,又能照顾一家老小。但成都富士康出现的招工难困境充分说明,在今天,可能要重新审视打工者的心态了。

    人口输出大省出现招工难困境,一是因为内地的工资待遇和沿海有差距。以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为例,成都分两档,14个区(市)县执行1050的标准,6个县(市)执行960元的标准。而沿海以制造业出名的东莞市2012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200元。在基本工资上,内地和沿海的差距在150元,表面上看并不大。但实际上看表面数字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员工的工资多是以加班多少决定,在东莞,大多数企业都可以保证员工每月100个左右的加班,再加上绩效奖金,每月收入大都在3000左右。而在成都,员工一个月加班很少,一个月下来实际领到的工资不会超过2000 。尽管内地加班少,工作较轻松,但对打工者而言,大都会选择工资待遇较高的地方上班。对成都这样的内地城市而言,如果员工的整体收入无法提升,就不具有和沿海城市的竞争力,对本地人来说,还是会选择远离家乡打工,对企业来说,可能招工难会持续存在。

    第二,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不足。沿海企业因为尝到了招工难的苦头,很多企业在提高员工工资待遇的同时,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尊重员工。一些大一点的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研究如何让员工受尊重,如何让员工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尊,找到自身价值,找到工作的乐趣。但在成都,恐怕很少有企业意识到对员工尊重的重要性。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通病,无法认识到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在点滴中尊重员工,在当前供小于求的现状下,招工难就自然不可避免了。

    再谈谈成都“非常招工”背后政府的作为有哪些欠妥的地方。

    承诺富士康的没能兑现,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可能有压力。富士康有很多分厂,在成都工厂因为招工难,无法完成订单,可能就将订单给其他的分厂生产了,对成都而言,这是笔不小的损失。当地政府想方设法的实现当初的承诺,理所当然。但方式确实欠妥。

    首先,政府单位有没有派遣公务员顶包到工厂工作的权利?公务员到工厂顶包,做的是流水线工人的工作,其工资是按流水线工人的发还是按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不变?如果按流水线工人的发,有多少人会愿意?如果按公务员工资标准发,是否存在工资标准和工作价值不相匹配的问题?在则,公务员到工厂流水线顶包之后,该公务员的工作怎么安排,如果在此期间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是否说明公务员编制本身有问题,是不是应该精简公务员编制?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应该考虑的。

    其二,政府的角色不应是直接出面帮助企业做一些招工方面的实际事务,而应该重点在规则的制定和保障上。富士康出现招工难,政府出面层层分配招工任务,那么其企业出现招工难题,地方政府是否也会一视同仁的乐于帮助解决呢?如果不能做到,地方政府是否会有失公平,有偏袒大企业之嫌? 政府出面帮助解决大企业的招工难题,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作为地方政府要意识到招工难背后存在的薪资、服务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要着手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题。

    所以,我以为,内地城市要解决招工难现在,首先要通过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再此基础上要逐步提升员工的工资待遇,减小和沿海工资差距,以吸引人才回乡工作。其次,要想办法通过情感上的优势留住回乡工作的员工,企业应该充分的尊重员工,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乐趣,让员工真正的成为企业的主人。最后,地方政府应该制定规则推动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可以在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但在员工工资和员工关怀方面,地方政府应做领路人和推动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