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消费者不信任“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

(2012-04-13 15:23:50)
标签:

时评

奶制品

质量问题

工业明胶

信任危机

杂谈

分类: 时评
    近日,因包括央视主播赵普在内的几个实名认证微博,发布的关于老酸奶和果冻中含有破皮鞋炼制的工业明胶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则表示: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检测结果看,我们的乳品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因此我们相信,正规的乳品加工企业不可能在乳制品中添加所谓的工业明胶。但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再次证明了公众已经对“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失去信心。就在以上言论发布的同时,多地监管部门要求多家果冻企业的产品下架。

无一例外,国内每次奶制品出现问题,“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都会被搬到台面上来说事。但无奈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国乳品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论述已经无法蒙混过关。在这个官方言论都不可信的时代,公众只相信事实,只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在去年相关部门调低中国奶制品相关标准的时候,其实公众就已经对国内的奶制品失望了。相关部门是为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好,或是被奶制品企业“绑架”之后的无奈也罢,这些过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外国奶制品标准比起来,国内调低奶制品的标准就是承认中国的奶制品质量不如国外产品。不管相关部门是否承认,反正消费者是相信了。

在这次由工业明胶引起的奶制品质量事件中,或许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完全没有必要使用由破皮鞋炼制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这也是“相关部门”这次解释奶制品中未添加工业明胶的主要理由。但在当前,公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凡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威胁的因素都会被坚决抵制。

近年来奶制品接二连三的出现质量问题,很难再让公众相信这次的微博爆料是空穴来风。

出现公众集体不信任“相关部门检测结果”的现象,受牵连的部门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途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果冻内幕说事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在相关函件中表示,不能排除未来代表行业对微博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的可能。) 这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典型的官腔。

当然,如果事实调查结果表明是有人造谣,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无可厚非。但在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调查结论的前提下,就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亮出法律手段作为“杀手锏” ,未免太过武断和不负责任。

公众对奶制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通过一两件偶然的意外而导致的。这些年来,奶企在奶制品中掺和添加剂、水等非奶物质以及三聚氰胺等有害物的事件已经不是一两次。包括伊利、蒙牛这样的大型奶企业都明目张胆的作假,让老百姓切实的体会到在中国喝上安全奶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大企业尚且如此,更多的小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公众对相关部门的不信任,最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和奶企沆瀣一气、瞒天过海,这样的明显企图蒙蔽消费者的行为不但令人反感和恶心,也渐渐的在消磨自己的信任资本。当有一天消费者对相关部门的所谓权威报告都不在信任的时候,不但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也是相关企业的悲哀,更是中国执法部门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