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放假至今,一场沸沸扬扬的“抢盐”闹剧在兰州各大超市上演。从4月3日以来,因谣言引发的市民抢盐风潮飙升,各大超市频频出现“抢盐”大军,部分超市因市民疯抢,每袋1.5元的“绿色精制碘盐”几乎绝迹。至于为什么会引发抢盐风波,大多数的抢购者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听说“绿色精制碘盐”很可能不再生产,厂家将生产“高价盐”,很多人看见别人抢购,也便自觉不自觉的加入到抢购队伍中。更有兰州一男子在武汉抢购13000斤企图“大赚一笔”,但现在因为退不掉,卖不得,运不走而成了烫手山芋。
在我的印象中,上一次的“抢盐潮”发生在去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后。这次兰州上演的抢盐闹剧和去年各地出现的抢盐潮有所不同。3.11地震后的抢盐潮是因为市民担心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可能导致海水辐射超标,从而导致食盐生产紧张。从表面上看是市民担心买不到食盐或食盐产量下降导致的价格上涨,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因为市民对我国的食盐生产相关情况的不了解,属于基础常识不足所致。而这次在兰州上演的抢盐潮则是因为市民担心“绿色精制碘盐”包装变更、产品升级导致价格上涨。其实质是市民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所致。
当然,现在的物价飞涨是现实。老百姓的收入和物价上涨不成比例,很多老百姓感觉手里的钱越来越“贱”也不假。从这个因素分析,老百姓为了节省钱买点低价盐存在家里也没有什么错,实属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
但要弄清楚一个事实:从宋朝以来,我国的食盐都是国家管制,食盐的生产、物流、销售等所有环节都是政府在控制。其目的只有一个,保证正常的食盐供应。国内现行食盐零售价实行政府定价,各地的工商、物价等部门也是将此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中。也就是说,在我国,食盐的涨价是先要得到政府的许可,否则即属于违法。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还要加入的食盐的抢购潮中,就说明抢购人的目的不纯了。
如果说去年日本大地震后的抢盐风波是因为很多老百姓不知道这个规则的话,我认为还情有可原。但去年的抢盐风波发生之后,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向市民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从食盐的产能到食盐的销售定价都说得很明白。相信绝大多数市民都不会不知道食盐的价格受政府管控。所以,我以为这次再度上演的食盐抢购风波,已经不能用知识的匮乏来解释了。
那为什么在出现食盐抢购潮一年之后,兰州会再次上演抢购风波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说得好听点是市民为了省钱,说得刻薄一点便是国人爱贪小便宜的劣根性在作祟。
我把国人爱贪小便宜说成是一种劣根性,恐怕会触怒很多人的神经。我承认我也爱贪小便宜,国人有的劣根性我也有。但我今天要说的正是这种大多数国人都有的劣根性。爱贪小便宜没什么不好,但是在诸如抢购食盐这种人云亦云的行为中,我却不认为贪小便宜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首先,一家人一年的食盐消耗量也不过十斤左右,即使加入到食盐抢购潮中,将一家老小几年的食盐消耗量全部采购齐备,也省不了几个钱。相反抢购潮引起的社会恐慌是难以估量的。其次,既然食盐政府管制,就应该相信政府,当然也要相信科学。这么多年来食盐价格一直稳定,相信政府不会为了食盐涨价多赚的一点小钱和老百姓过不去。而如果事实果真如市民所言的此类食盐将升级换代,相信比然会有其我们不知的科学依据。而对拒绝“高价”的升级换代产品的老百姓而言,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在我国,接二连三的出现食盐抢购闹剧,我不知道在外国朋友提到此事的时候大家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反正我会觉得无地自容。爱贪小便宜没什么不好,但不要过了头。在不该贪小便宜的时候贪小便宜,只会让我们自己深陷泥潭之中,不但引起社会恐慌,也让别人笑话我们的无知。最后自己讨了没趣,一点意思都没有。
————————文未校对——2012.4.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