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学,那些远去的岁月

(2024-04-18 14:33:48)
19609月,我从成都转学至西昌第一小学,本校在西门坡火神巷。我读小学二年级,在第一小学的外校就读,外校在新街中营巷的一座旧庙里。记得刚到西昌,人生地不熟,学校同班同学欺生,受到班上霸王同学的欺负。他们一群人经常找借口欺负我,一言不合就打成一团,而老师一来,他们众口所指,我经常成为理亏的那一个,令老师极其伤心;加之我要强的性格,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坏学生,经常打架、逃学,常在上课时被罚站,由于受到排挤,成绩自然很差。在学校混了一年多,情况才慢慢好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渐渐融洽起来。
霸王同学姓刘,山东人,一个北方人,何况年龄比一般同学大3岁,所以在班上人高马大,鹤立鸡群,性格也不坏,也就小朋友之间争一时之气。进高小时,刘同学退学,早早地参加了工作。后来我下乡招工回城,与他成为同事。1980年,我离开冷藏车间到机修班,他是班长,二话不说,同意我去上班,还是很照顾我。同学之间总是有那么一份香火情。
那时,每年学校要组织春游,到烈士陵园瞻仰祭奠革命先烈,组织新队员入队宣誓,然后野炊;农村农忙时,要联系生产队帮助劳动,一般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庄稼除草,捡拾麦穗、稻穗等。记得同班一个刘姓的女同学,想来她是对我最早表现出善意的,从未歧视过我,在那人生地不熟之时,至今想来心底还是有那么一丝温暖。1962年,学校组织春游,清晨七点半准时集合出发。我们几个同学迟到,老师留下刘同学等迟到的同学,我们一到她就赶紧招呼我们出发。那时一天只吃两1顿饭,早晨都还没吃饭,要到春游之地泸山下边才能吃上饭。我们气喘依依地慢跑着,那时营养不良,我极其瘦弱,到卫校时我就落到了后面。刘同学十分焦急,一路不停地催促,我说没力气,你们先走,我慢慢跟上。她说:你饿了吧?了一声,她二话不说就从包里拿出一个大饼递给我,又跑到前面去组织同学。吃完大饼,我恢复了一些力气,也勉强地跟上了队伍。刘同学家在邮电局斜对面的劳改科,下一个学期她就转学到二小,从此再没有交际。只是时不时地经过体育场,看见她在上体育课。70年代中,在体育场看见她打篮球,才知道她进了铁路分局电务段。92经商热,她被单位抽出来搞开发,与我相熟的一个朋友做生意,我在朋友门市上见到她,相互才有了联系。90年代末离开西昌,那段香火情也再没有了联系。
李姓同学,家住天主教堂旁边,其父曾是教堂神父。他在班上也很低调,许是家庭的缘故,话不多,也没什么朋友。谁知我却与他很投缘,关系一直很好,课余常在一起交流。他曾带我到他家里去过,书房里很多书,大多是英文书刊,我这才知道他很早就在学习英语了,但他从未在人前显露过,内秀的人总是很低调。也许是那份真诚的友情,他不介意我知道这些。中学时我们分在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班。文革时,参加了同一个红卫兵组织,经历了武斗,后来下乡。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想不到,二十多年后,我俩在同一年考上了研究生。85年,电大的同学听说我考取研究生,专门写了一篇报道上了报,这下我成了小城名人,而李同学一直默默无闻。8月底赴西安,匆匆进了成都火车站,在人群中一下就看见个子高高的他,匆匆交谈了几句,才知他赶“京快”赴郑州读研。后来南北东西,已很难再联系了。
陈云鹏,家在川林汽车队,二中69级学生,669月入学,没上一天课,文革已经开始。我们本没有交际,68年参加“1018”战斗团,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是东北汉子,有着一股豪爽之气,乐于助人。但他又十分莽撞,战斗中常有冒险之举。69710日,“1018”二中分团组织人员配合川林武斗人员攻打占领410厂高炉的“101”突击队;他在穿越公路时,被对方一枪击中,那一枪在脸上对穿对过,没有生命危险,但好了以后在两边脸上留下明显的疙瘩。71年我进了肉联厂,他一直没找到工作,不时地来找我聊天,回忆激情岁月往事,一同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日子,令人怀念的纯真友谊。半年后,一天来找我,他要回东北本溪,家里在那里给找了一个工作,其实他很不舍得离开四川,他说已经习惯这里的气候,但是没有办法,因在这里很难找到工作,只能回去。从此没有了联系。
单成文,原西昌小庙乡农民,二中厨房帮工。晚饭后,一些学生爱在教学楼门前花坛附近聊天,大家都是年轻人,他不时地晃过来与大家神聊,有66级学生调侃他,人到三十五,裤子破了无人补,半夜醒来好孤独。其时他也才20左右,人老实、忠厚。66年,学生可以个人自由打饭吃了,每次见他打饭菜,就叫老单莫抖!他总是嘿嘿地笑着,饭、菜瓢就平稳多了。5月,他参军入伍,再见已是八年之后。1974年,复员分配43-8(川林机械厂),谁知他竟看上了肉联厂,与另一个分配肉联厂的战友对调,分到了冷藏班,成为工友,他一来我就认出了他,高兴地唤了一声老单!,他一如既往地嘿嘿地摸头笑了。这样我们同事了五年,后来我离开冷藏班到机修。厂里几次要调换他的工作,他始终不愿意,因为冷藏班待遇好,每月有劳保福利,一年换一次棉衣棉裤、翻毛皮鞋,他舍不得这些福利,后来还是调到动力车间。他安家在小庙,老婆在农村务农,他不离不弃,每天下班坚持骑自行车回家。87年暑假回家,才听说他一晚回家,遇车祸去世,令人不胜悲乎!

 

南乡子邛泸漫忆

登临犹相忆,五十年来梦几稀。故友同学何处寻,凄情,素月空蒙望海亭。

   春秋几悠悠,满目苍翠云自横。邛泸由来秋光好,萧瑟,少年那知愁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马鞍山怀思
后一篇:清才扫俗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