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家酱

(2014-01-09 08:55:11)
标签:

农家酱

司酱

下酱

美食

分类: 小菜·酱·自制小吃

农家酱

生酱沾大葱



农家酱

肉丁炒酱

 

 

    前些年跟老公回他老家,曾经吃到过嫂子们自己做的酱,老公一直说喜欢吃。去年大嫂来这边就问了她做法,前面严格按着她的做法来的,只是晒酱的时候我不在家,晒的时间有点长,颜色有些深。

    传统做酱对时间的要求:发酵(司酱,做法1、2)和下酱(做法3)日子,要求在农历的双月双日,一般是在农历的二月或四月,也可以在六月,但一般六月做酱的少。

    我后来做过几次,时间上没有那么多限制。

    做好的酱可生食,也可加肉丁、干辣椒炒了吃。

 

大嫂给的原配方:

原料:黄豆、小麦各一碗(普通吃饭的碗),盐一把。

辅助工具:纸箱一个,豆秸一捆。

做法:1 黄豆、小麦炒熟、晾凉磨成粉(过罗),加凉开水拌湿,能攥成团即可,攥成大约直径5厘米的面团。

      2 纸箱壁上钻气孔,底下铺一层豆秸,放入面团,上面盖一层豆秸,纸箱放在温暖处发酵至长出菌斑,有白的、绿的、红的、黄的等,俗称“红花绿毛”。(农历二月大概6天时间)。

      3,发酵好的面团掰小块晒干、磨碎(过罗)。加盐、凉开水搅拌成糊状(平常甜面酱稍稀的样子),装在陶瓷罐里放在太阳底下晒,隔几天搅拌一次,直到晒到面糊中有气泡,尝一下有酱香味就好了。(农历四月二十六开始大约40天)。

 

我的配方:黄豆、小麦各500g(根据自己的口味比例可调),盐100g,没有豆秸,找的干茅草大火蒸半小时后替代。其他步骤相同。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农家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