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视红尘意眇然,翠栏十二出云巅。纵眸愈觉心宽大,碧落无垠绕地圆。
注解——
月臺:赏月之露天平臺。(南朝)梁元帝萧绎《南岳衡山九贞馆碑》 :
“上月臺而遗爱,登景云而忘老。”杜甫《徐少尹见过》:“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臺。”
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的人间。(东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廓,旁流百廛(chan),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南朝.陈)徐陵《洛阳道》之一:”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眇(miao)然:高远之状。(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凌云之志。”(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郭璞》:“眇然万里遊,矫首望烟客。”
翠阑十二:翠阑:青绿色的栏杆。翠:青绿色。(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杜甫《渼陂(meibei)西南臺》:“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阑:门前的栅栏。《史记.楚世家》:'虽(张)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斯者,亦无先大王。“李白《清平调》其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十二,即”阑干十二曲“形容数多曲折。乐府古辞《西洲曲》:“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唐)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云巅:云顶,云上。巅,山顶。《诗经·.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纵眸:放眼远望。(唐)牟融《沈存上林亭夜宴》:”草堂寂寂景偏幽,到此令人一纵眸。“也作”纵目“。隋炀帝杨广《望江南》其八:“閒纵目,鱼跃小莲东。”杜甫《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眸:瞳仁。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lai)。”朱淑真诗中代指眼睛。
碧落:
天空。(唐)许浑《送张厚淛(zhe)东修谒》:“青山有雪松当涧,碧落无云鹤胜龙。”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无垠:广阔无边。屈原《远游》:“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李白《送岑徵君归鸣皋》:“探元入窅(yao)默,观化遊无垠。”
语译——
下视繁华人间,只觉眼界高远;青翠十二阑干,高过白云层巅。抬头放眼远眺,愈觉心胸广宽;高邈碧落无垠,围绕大地成圆。
云 掩
半
月
霜月迎寒着意圆,横天云浪礙婵娟。嫦娥未肯全梳掠,玉鉴先教露半边。
注解——
霜月:《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阴历九月),.......霜始降,谓之霜月。“(南朝.齐)谢朓《同羁夜禁》:”霜月始流砌,寒蛸早吟隙。“(唐)李商隐《霜月》诗为:”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朱淑真诗中为霜天寒月。
着意:特意,用心。(战国.楚)宋玉《九辩》:“罔流涕以聊虑兮,惟着意而得之。”苏轼《中秋月》其三:“天公自着意。此会那可轻?”
横天:
横陈天空;横越天空。(汉)王逸《荔枝赋》:”暖若朝云之兴,森如横天之彗(hui,扫帚)。“(唐)顾况《小孤山》:”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
婵娟:月中嫦娥,代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梳掠:梳妆、白居易《嗟发落》:“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宋)范成大《秦楼月.窗纱薄》:“窗纱薄。日穿红幔催梳掠。”
玉鑑:玉镜,代指月亮。(宋)梅尧臣《次韵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双飞玉鑑中。”(
宋)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玉鑑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语译——
面迎寒气,霜天冷月特意又亮又圆;没料忽然云浪横陈,遮挡明媚婵娟。嫦娥还没有完全梳妆打扮,却教露出明亮玉镜半面。
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