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波碧漾侵春空,邃馆清寒柳曳风。隔岸谁家修竹外,杏花斜袅一枝红。
详注——
下湖:湖名。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余杭县)西二十里有下湖,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县)令归珧(yao)因汉令陈浑故迹置。”
晴波:晴日阳光下的水波。(唐)杨炯《浮沤赋》:“状若初莲出浦,映晴波而未开。”(唐)陆龟蒙《和龚美重玄寺双矮檜(gui)》:“更忆早秋登北固,海门苍翠出晴波。”
春空:春日天空。李白《阳春歌》:“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元)李俊民《雨后》:“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南山雨一犁。”
邃馆:幽深华美的楼阁馆舍。(宋)蔡伸《苏武慢.雁落平沙》:“忆旧遊,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宋)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
清寒:天气清朗而带寒意。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清)魏源《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空明侵清寒,霜月同一气。”
柳曳:柳枝摇曳。(宋)叶梦鼎《瀛洲亭》:“酒拈重碧酣诗思,柳曳轻黄入笑颜。”(明)陆卿《暮春雨中过荷村访舒菊泉夜宿吴仲书山房》:“花慵如处沐,柳曳似轻梳。”
修竹:端直高长的翠竹。(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斜袅:柔美斜侧。袅:柔美娇艳之态。(南朝.梁)沈约《十咏.陵边绣》:“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娜。”、(唐)韦庄《浣溪沙》五首其一:“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语译——
天气晴和,阳光灿烂,碧水荡漾着的粼粼波纹,直入春日天际远空;楼阁馆舍,幽深华美,空气清新,微带寒冷;柔柳枝条,在春风中摇曳摆动。湖对岸,不知谁家翠绿修竹一边,艳艳一枝红杏,身姿斜倾,袅娜倩影。
西 楼 寄
情
静看飞蝇触晓窗,宿酲未醒倦梳妆。强调朱粉西楼上,愁里春山画不长。
详注——
飞蝇触晓窗:蝇子在清晨的窗纸上不停地碰触,想飞出去。苏轼《赠虔州慈云寺鉴老》:“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唯闻佛放光。”又《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一:“帘钩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宿酲(cheng):酒醉后经夜未醒。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司马光《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强调朱粉:勉强调朱弄粉,梳妆打扮。调朱粉,调朱弄粉的省减。
朱,即红色胭脂。一般写作”调脂弄粉“。(宋)李颀《古今余话》:“(唐人)徐仲雅、李九皋俱善诗,徐诗富艳,李多用事。李谓徐曰:’公诗如美女,善调脂弄粉。‘徐曰:‘公诗乃鬻冥器者,乃垛叠死人耳。’“(明)杨柔胜《玉环记.玉箫叹怀》:”怕的是歌金缕,调脂弄粉,将人眼迷。“
春山:春日山色黛青赏眼悦目,以之喻指女性姣好的眉毛。(唐)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元)吴昌龄《端正好)套数:“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语译——
静静地看着想飞出去的蝇儿,不停地触碰薄亮纸窗;醉酒经夜未醒,身困神慵,倦于梳妆。勉勉强强上了西楼,调好脂粉;没成想,烦愁萦怀,一双黛眉不能画得春山一般好看美长。
2023年2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