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安石的七言绝句五首

(2022-06-10 07:19:43)
标签:

杂谈

                                                               1、王安石是“宋诗四大家”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和文学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集于一身者,除了三国时代“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孟德,大概就要算王安石了。 
     王安石,是宋代诗歌艺术高峰的第一座高峰,与苏轼、黄庭坚、陆游比肩并列,合称“宋诗四大家”。 
     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人生最后十年闲居金陵(南京)半山坡上的”半山堂“,《临川集》中的绝句五百多首,多是此一时期所作。王安石i的渊博知识,精进功夫,在诗歌创作,尤其是绝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前期诗作雄直峭劲,旷达超逸;后期则闲淡精绝,深婉华妙。比之乐器,早年的似同金钲羯鼓,晚年的如同长笛洞箫,全在证明他永远不落窠臼,时刻超越自己,与时俱进。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其诗作多有创新,”不欲沿袭之耳“。钱锺书于《宋诗选.王安石》中说他比其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渊博,更讲究修辞的技巧,作品大部分内容充实,语言斩截干脆,常有新意。  

                                                          2、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人之夸赞
   最乐于奖掖后进的欧阳修年长王安石十四岁。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1054年),王安石由外任调回京师任职,时年三十六岁,文坛盟主欧阳修听说王安石前来拜访,高兴得倒履相迎,置酒畅谈,极力推许王安石”文字可惊,世所无有”,赋诗《赠王介甫》道:“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竞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宋神宗赵顼熙宁九年,王安石被派往金陵任郡守。一个秋日的傍晚,登上城楼,揽胜有怀,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一首。词一传出,立即被誉作金陵怀古第一词。其时身在黄州(黄冈)的苏轼读到这首词后,由衷佩服,高赞道:”此老乃野狐精也!“  
  
   南宋诗人杨万里最心仪王安石的绝句,其《读诗》言道:”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可知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是多么痴迷喜爱半山老人的绝句了。 
  
   南宋人 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赞道:“荆公绝句妙天下。” 
   清代顾嗣立赞曰:“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
 
                                                         (3)、几首七言绝句简说  

                                                       (一)、写景诗《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晴柔。茅檐相对终日坐,一鸟不鸣山更幽。 
     寥寥二十八字,写出了其时闲居金陵钟山半山堂周遭的环境:清清的山涧,缓缓无声地绕着静静无语的竹林流着; 青青竹林西边的花花草草,在晴日的光照中静静地显示着各自的柔美静和。闲来无事,在这茅檐下坐着对看终日,心无他念,惟只觉着无有一声鸟啼,山居环境更为幽寂安静。 
     绘景状物,佳妙如在眼前。

    王安石写诗,常常能从前人的佳作中翻出新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南朝梁代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名句,有口皆碑,传流广久。然而,荆公却觉着还不够佳妙。一天,诗、词、书俱佳的黄庭坚前来拜访,并问其有新作否。他指着粉壁题诗《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给黄庭坚看,又对黄庭坚道:王籍的“鸟鸣山更幽”,愚以为不如“一鸟不鸣山更幽”。于是,这首唱和前人王籍诗中的“一鸟不鸣山更幽”,也便成千古名句了。  
                                                        
                                                            (二)、理趣诗《江上》 
   佛教禅宗谓一切事物皆有佛性,“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意为世间所有之物,皆乃意念所生,本质还是自性。宋代理学吸收了佛学的圆融观念。在诗歌创作上,唐人主情,宋人主理。宋人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眼观、身体、心悟,由目及身历,引申领悟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思考。于是,于诗词创作中,便常常含着哲理趣味,发人思考,启人神悟。 
  理趣诗强调说理、叙事、状物三者自然和谐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触发读者的审美情趣,领悟兴致。王荆公的《江上》诗为——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涵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放眼江北,秋阴半开;不过,那带雨的晓云,却依然低飞回环,逗留徘徊。又见重重青山,弯曲缭绕,盘桓回旋,让人觉着路断山碍。茫然惘然间,忽见千面白帆,在从云缝露出的几缕阳光中,忽隐忽现地行驶过来。 
 
   这首理趣诗,乃诗人晚年闲居金陵半山堂时所作。他用秋阴半开、雨云低回、青山缭绕、千帆隐映几个美妙意象,合而构成一幅生动变化的美丽图画,创造出一个闲淡悠远的意境,表达了一种猛然顿悟豁然开朗而又闲散恬淡的心绪,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迪。 
 
                                                              (三)、咏史诗《孟子》 
    咏史诗是王安石绝句中的一绝。他的此类诗作,总是能够于人们习以为常的旧材料中,赋予新意,如同一块未经雕刻的璞玉,一经他之刀凿,总能现出美妙耀眼的光彩来。《孟子》一诗就是——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篇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试译—— 
           你那沉没漂浮的魂魄,已经不能招回来了,然而一读你的光辉遗篇大作,立马就会想起你风神标格。就算人们都说我迂远不切实际,又能如何?毕竟有你这位先贤的思想精神在滋润我的心灵,让我不觉寂寞。
 
    亚圣孟子是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民本是其主要观念。王安石非常认同他的学说,故而此诗写得情深一往。王安石时代远距孟子已有一千多年,已经无法为孟子招回沉魄浮魂,更无法亲炙,然而,记载孟子言行,表述孟子思想的《孟子》一书在手,王安石对亚圣的风神标格,便心驰神往,徘徊凭吊,并以之慰藉寂寥。 
 
                                                                    (四)咏物诗《促织》 
   咏物诗,即通过事物的歌咏表述自己心意思想的诗。诗人笔下,物我为一,物即诗人,诗人即物。在咏物诗中,诗人或表露自个儿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展示生活情趣。《诗经》中就有《螽斯》、《蜉蝣》等华章。至于《全唐诗》,有人统计,咏物诗竟有6262首之多,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即是。 王安石七绝咏物诗《促织》为——  
                                  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 
注——  
    金屏翠幔:金色的屏风,翠绿的纱帐。                  絇(qu):丝缕。    
 
    蟋蟀在金碧玲珑的笼子里,于极宜于享受的秋日里巧唱不已;得此适宜时候,只顾一味陶醉行乐,不预想前路步履。它只知道用“唧唧唧唧”的声音,向穷人家女子催促织机不要停息,然而,几个穷人能够身着自家女儿织出的一丝半缕? 
                                                                   (五)、边塞诗《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宋仁宗赵祯嘉佑五年(1060年),王安石送契丹(辽)使臣北归到边塞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将至宋、辽疆域分界之白沟((白沟河,位在今河北高碑店境内)见景有感,写下此诗。 
 
    五代时候,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大同一带广大土地)给契丹,王安石这首诗写此一地区的荒凉景象,和百姓渴望回归的心情。 试译于次—— 
   乱云翻卷, 冷雨潇潇,白沟河水,呜咽悲调;就此下马,告别扬镳,竹管停吹,鼓声音悄。四周寂寂,燕地百姓,酸泪滔滔;回身南望,塞下白沟,南流杳杳。 
                                                                                         2022年4月25日写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