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健康☆ |
1、偏执性人格这类人在康复过程中常会视别人的好意为动机不良,甚至会怀疑医生的治疗,从而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多疑心理,正确对待疾患。
2、情感性人格这类人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交替发作。对于这类病人要充分利用情绪高涨期,肯定病人的情绪,加强病人此时的认识,尽量地延长这一时期,让病人在此期内得到充分的康复;在病人的情感低落期,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并尽量使其向着情感高涨期发展。
3、分裂样人格这类人观念及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缺陷,并且情感冷淡。患者性格内向、行为孤僻,很少与人交往,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疾病不很关心,对康复的态度不积极,不与医务人员配合;另一方面在其内心深处,又极度担心疾病发展与康复。因此应该主动而又真心地关心病人,调动其尽快康复的积极性。
4、强迫性人格这类人常对自己的病情过分担心,对医护人员也严格要求,甚至不近人情,以至于常抱怨医护水平太差,对自己关心不够等,同时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疾病的康复情况,常不厌其烦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情况。因此,应该认真而且耐心地回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而详细地解释其疾病及康复的情况,缓解病人的焦虑和紧张。
5、癔病性人格这类人在情感低落时过于悲观、情绪低沉,从而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病人暗示性高的特点,多增加良性暗示,并辅以科学解释,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冲动性人格这类人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在情绪激动时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其间歇期是正常的。对于这类病人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他的刺激,以保护病人情绪的平稳,避免因病人的情绪冲动而做出不利于病人康复的行为。
不难看出,以上六种的症结都离不开“情志”和心态。而情志的好坏离不开心态;良好的心态会改善人的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未来。人这一辈子没那么复杂,只要做好三件事: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与人相处……个人性格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多数人感觉对自我很了解,对别人----“难了解”。尤其今天的社会,“很难相信”一个人。谈到相处都会“赌”运气----聚、散由天。但是,只要要想清楚“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到这个世界干什么来的?怎样度过?”如果我希望别人善待我,就先善待他人----这样一来,相处就很简单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明白别人为何待如此我时,想想为什么?对方处在怎样的思想境界?“我”的什么行为促使他对我这样?“我错”----自查自省;“他错”----要设法消除疑惑。理解“他”的难处,以“助人”的过程平衡自己的心态。
人总会这山望着那山高----追逐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有很多人至死也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是所谓“欲壑难填”。或者是“目标”达到了,自己却后悔了:“要的是这个结果吗?”----自己否定自己。
“我”把自己隐藏得很深时,别人当然看不清。当然,“我”也就看不清别人了----相处就更难。“我”总觉得别人带着假面具和自己交往,又怎么可能推心置腹?对一切持怀疑态度,导致了“误解”的结局,朋友相处就更难了。尽管结果达成了人生的某一奋斗目标,带来的却是更加的孤独和寂寞。
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人乐观豁达;可以使人战胜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朋友聚集;可以使人淡泊名利,度过快乐的人生!总之,良好的心态是铺就人生之路的快乐基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