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型高铁网助推河南经济腾飞

标签:
时评 |
河南日报记者董娉入行18年,其中12年都在和高铁报道打交道,记录并见证了河南高铁网建成的全过程。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运行,拉开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序幕。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发展日新月异,一条条铁路蜿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中国的“钢铁脊梁”,在赋予国家重大战略强力动能的同时,也让百姓出行更美好。
有人说先有铁路才有如今的郑州,也有人说正是郑州重要的地理位置才让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连通全国。其实,铁路建设和郑州发展相辅相成、相映成辉。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铁路枢纽,盘活了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让古时的中原在现代交通的牵引下再次熠熠生辉。以郑州为中心的铁路枢纽承接祖国南北,连接东西,实现了我国中部、东部、西部和东北板块的高速互联互通,也缩短了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时空距离。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速铁路在河南这片土地上不断提速,飞驰而来的不仅仅是高铁的速度,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气、资金和河南省不断攀升的GDP。在刚刚出炉的数据中,2022年河南省前三季度GDP为47022.5亿,增量3229亿,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高速铁路网密不可分。
纵观全国,郑州铁路枢纽的发展只是全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铁路建设,打造交通强国”,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中国高铁人成功建设了一大批艰险复杂的高铁工程,复兴号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等实现世界最高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为中国经济腾飞注入更强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中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其中高铁大有可为。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米”字型高铁枢纽出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实现国家战略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