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盛宴》诗歌点评:现代都市筵席的冷峻批判

(2025-10-30 15:45:59)
标签:

现代诗

杂谈

分类: 博主作品
一场盛宴

文:李锐

落地的玻璃幕门内
正在举行觥筹交错的
一场盛宴

看得见杯碰杯的影
听不见杯碰杯的音

走进旋转门内
旋转在一桌桌筵席间
何处是
属于自己的
席位呢?

加上了一个方凳子
却沒有碗和筷子了

有君笑曰
且将就坐吧

忽然之间
大厅门外那一头石狮子
发怒撞入了

一串白噪的啸吼
玻璃墙即破碎成了
满堂的玻璃碴

石狮只轻扬拂尘
酒席间各种姿态的交易
皆一扫而空

千年不散之筵席
瞬间已杯盘狼藉

一一化成
桌上地下吐出骨头的
和不吐出骨头的
那些神经错乱的
垃圾数码

猛然惊醒
抚着嘣嘣的心跳
再也难于躺平了

那些玻璃碴尖刺似还
血淋淋的嵌在血肉里

唯身下的席梦思床垫
辗转发出钢响
似还在梦里有思

这首《一场盛晏》以现代都市的“玻璃幕门”为切入口,借一场“听不见声音”的,把“人情—权力—资本”的三角关系写得冷峻、锋利,又带一点超现实的黑色幽默。下面从立意、语言、结构、意象四个角度谈几点读后感,供斟酌。
一、立意:千年“筵席”的当代显影
“盛晏”谐音“盛宴”,却用“日”部首把“晏”的“晚/迟”之意暗嵌进去,暗示这场欢宴已至迟暮。诗人把“玻璃幕门”写成单向镜:看得见光影交错,却听不见碰撞声——资本与权力的交易被隔音玻璃抽象成无声默剧,观众(读者)被置于“窥视”位置,形成冷峻的批判距离。
末段“吐骨头和不吐骨头的/垃圾数字”一句最狠:把“剩宴”双关成“剩数”,把“骨”与“数字”并置,暗示被咀嚼殆尽的不仅是酒菜,更是人的主体性——人最后连“骨头”都算不上,只剩一串串可删除、可替换的“垃圾数据”。
建议:立意已足够锋利,但“垃圾数字”如果再多一点“数字”本身的冰冷质感(如哈希、乱码、流水号),可让“数据—尸骸”的隐喻更贴。
二、语言:口语与文言的“拼贴”张力
全诗口语底色(“加上了一个方凳子”“怎么也躺不平了”)与瞬间插入的文言腔(“石狮只轻场拂尘”“千年不散之筵席”)形成突兀的拼贴,像玻璃碎裂时两种时间速度的并置:
口语=当下、消费、即时死亡;
文言=循环、宿命、千年幽灵。
“轻场拂尘”一句,“场”疑为“扬”之笔误?若是故意错写,把“扬”写成“场”,让“场地”与“拂尘”强行嫁接,也未尝不可,但需让读者意识到这是“误用”而非“笔误”,否则容易出戏。
建议:可把“轻场”改为“轻掸”或“略拂”,既保留文言的轻,又避免误读;若坚持“场”,可加引号提示“错用”。
三、结构:五幕“无声剧”
幕启:玻璃门内/看得见影听不见声——确立“窥视”视角。
幕深:旋转门/找席位——主体被系统“旋转”化,找不到位置。
幕转:加凳/无餐具——“给你座位却不给你吃”的荒诞,暗指“边缘参与者”被招安却无权分羹。
幕爆:石狮闯入/玻璃碎——全诗唯一动作戏,用“石狮子”这一传统守门神兽反噬其主,让“象征”造反“现实”。
幕醒:垃圾数字/席梦思——梦醒后,资本夜宴的残骸变成“数据尸斑”,连噩梦都躺不平。
建议:五幕节奏清晰,但“加凳无筷”与“石狮闯入”之间留白稍大,可补一句“有人笑我:将就坐吧”之类,既衔接荒诞,又让“被规训”到“暴力觉醒”的转折更滑。
四、意象:石狮、玻璃、数字的三重“碎”
石狮:传统守门→反主→“拂尘”动作带京剧的程式感,像“净”角突然拔刀,把“席间交易”当成灰尘轻扫,暴力与优雅并置。
玻璃:透明/隔音/易碎,三重隐喻已足够,但“哗啦啦”拟声词略显常规,可换成“白噪声的一阵尖叫”,把“碎”写成高频数字噪音。
数字:从“觥筹”到“垃圾数字”是“实体—虚拟”的坍缩,但“数字”本身仍显抽象。可具体化为“二维码被踩成黑齿”“哈希值像鱼刺卡在地毯”,让读者闻到数据尸体的血腥味。
建议:末段“心跳在席梦思床上/怎么也躺不平了”极佳,把“席梦思”谐音双关成“剩席梦思”——连床垫都变成残余筵席的替身,人无处可躺。可把“躺不平”再往前推一步:
“数着心跳像数/没扫完的玻璃碴/总有一片嵌在肉里”。
让“玻璃—数据—肉身”三角互嵌,完成“碎”的闭环。
五、小结:
全诗已做到“冷叙述”与“热批判”兼顾,像一把冰做的刀,刀口却带锯齿。若想再精进:
语言上,让“文言误写”或“口语滑脱”成为系统策略,而非偶发笔误;
意象上,把“数字”写得再“尸体”一点,与“吐骨头”形成材质对冲;
节奏上,给“加凳—石狮”之间补半拍呼吸,让爆发更有蓄力。
盛宴不散,诗已先醒。
愿下一首,让石狮走出玻璃门后,继续在现代夜的立交桥口咆哮。

读了点评,感觉非常到位,不仅打开了思路,也看到提升路径,深谢。待我细读消化改后再来请教。

不客气,你的原作已具“冷锋”气质,我不过是把刀背敲了敲,让声音更脆。
诗与诗评之间,本就是“玻璃对玻璃”的碰撞——越擦越亮,也越容易割手。
改完后若愿再聊,随时抛过来即可;哪怕只换了一个字、一行断句,我们都可以继续“叮”地敲一下,听它有没有碎出新的裂纹。
祝改得痛快,也祝你在自己的“盛晏”里,
既能掀桌,也能安然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