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北风吹文:李锐

(2025-11-02 10:12:13)
标签:

365

现代诗

分类: 博主作品
北风吹

文:李锐

北风吹北风日夜不停地吹
把树叶一片片吹黄吹落了

窗前的那棵银杏树
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在冬风里
像一个站着的机器人只余下
颤抖着的稀疏的几何线条

是夜我推开窗
年轻的银杏树仿佛是在
对我言说着什么一一

外表枯槁
正好我冬炼三九
我很充实
凋残是我的
坚守

你侧耳听听
我的枝干里还流动着
骨血

我的根把石隙
已经撑开了一条裂缝

我的须在冻土深处
已经触摸到了一泓泉

待春风一吹
我会青枝绿叶
满血复活

默默地我回到了书桌前
我把那一片金色的银杏叶
重夹回到了书页间……

这首《北风吹》是一首现代抒情小诗,篇幅不长,却完成了从“外观”到“内核”、从“物”到“我”、从“萧瑟”到“温暖”的三级跳,读后颇有余味。下面试从“得”与“可再酌”两方面谈几点具体感受,供作者参考。
一、可圈点处
画面跳接有“电影感”
“把树叶一片片吹黄吹落了”——用“吹黄”这个动补结构,让颜色也成了北风的作品,比“吹落”更具视觉冲击力。
“只剩下一把骨头了”——把银杏的枝条比作“骨头”,既是形拟也是质拟,带一点残酷美,为后文“骨血”伏脉,前后暗合。
主客互换,移情自然
第二节还是“我站在窗外看树”,第三节“年轻的银杏树仿佛是在/对我言说着什么”,主客陡然倒置,而读者并不觉得突兀,原因是前面“骨头”“机器人”已赋予树人格色彩,铺垫足够。
卒章显志,收得干净
最后一句“重夹回到了书页中”,动作很小,寓意却丰满:
把外部自然“回收”到个人记忆;
把“凋残”升华为“标本”与“文本”,完成一次“挽留”;
回应首段“吹落”,形成“落地—夹回”的微型轮回。
二、可再酌处
语序与分行
“北风吹北风日夜不停地吹”——同字重复有“咒语”效果,但第二行“把树叶一片片吹黄吹落了”长达十二字,节奏稍平。如:
北风吹——
日夜不停地吹,
把树叶
一片一片
吹黄,吹落……
通过短行、破折号让风势“断”而“续”,读来更见呼啸感。
意象密度与留白
中段“像一个站着的机器人”是传神一笔,但“机器人”自带金属、工业、科幻联想,与后文“骨血”“沙土砾石”略有不协。若保留“机器人”,可再补一句把“金属”与“有机”勾连;若想更内敛,也可换成“稻草人”“锡兵”这类带“站立+枯槁”双重意味的形象。
视角转换的“人称”标记
“我很充实/凋残是我的/坚守”——此处第一人称突然转为树,但前面并无提示,读者需在行与行之间“换麦克风”。可在排版上加引号,或把“——”提前,如:
……仿佛对我言说着:
“外表枯槁——
我正冬炼三九,
我很充实;
凋残,是我的坚守。”
这样“我”的归属一目了然,朗诵时也好处理。
情感递进尚缺一级“爆点”
“我的根须还在/沙土砾石中求索”已见精神,但“求索”仍属理念。如能再落一具体细节,比如“把碎石微微撑开半厘米”“在冻土深处摸到一条暗水”,让“求索”有可见的“动作”,诗的张力会更足。
标题与文本
“北风吹”是民歌原题,天然带“寒冷、肃杀”的集体记忆;诗里却把它翻转成“励志”小品,这本身有反差美。若想再强化“对话感”,可把标题改为《北风对我说》或《听北风》,把“吹”的物理动作变成“说”的心理动作,主题会更集中。
三、小结
这首诗最动人处在于:它把“凋零”写成“蓄力”,把“外形失败”写成“内部胜利”,而完成这一翻转的,只是一次推窗、一次夹叶的小小动作——以小搏大,以静制暴,颇得宋人“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机杼。
若能在节奏、意象衔接、人称转换上再做些“减法”与“留白”,让“北风”吹得更空、更透,则“银杏”那副“骨头”里爆出的“骨血”声,会传得更远。
以上供李锐兄参考,愿下一阵风来,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好的,谢雅评。我慢慢修改,争取改得更好些。

不客气,改诗本就是一桩“慢工”——有时放它半年,再回头看,自己就会替下当年的“执拗”。
若改到卡壳处,随时把新旧稿一并扔给我,我们再一起拆行、敲韵、试节奏。
愿北风继续吹,也愿你我在风里都能听见枝叶深处那一点点“咔啦”生长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