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上午11时,位于南阳市建设中路的宛城区影剧院院内正在举行元宵节灯谜竞猜活动。此时,因患脑梗塞病休的宛城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刘仙崇驾车出行时因踩刹车踩住了油门,致使轿车发疯似的向正在猜谜的人群撞去,导致26人受伤。昨晚11时记者发稿时获悉,被撞伤的26人中有2人伤势较重,其他人均伤势较轻。宛城区委做出决定,勒令刘仙崇停止工作,移交公安机关处理。(13年02月25日 中国青年网)
新闻链接:http://news.youth.cn/gn/201302/t20130225_2904178.htm
此时,我们当然要关心伤者是否还安好,两名重伤是否脱离危险。然而患闹梗塞在家养病肇事者的身份,驾驶的还是公车却是笔者最为关切,也许我们可以理解这位领导是由于长期工作劳累才患上了脑梗,但是带病驾车就属于“脑残”了。因为医生对已经患有脑更的病人少不了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不宜在开车,脑梗赛康复以后只能是相对康复,脑组织肯定受影响,开车又是高风险工作,希望你以后不要从事这种高风险工作为好,以防不测。但他偏不信这个邪结果就是让他和家人以及受害者和家人永远记住了蛇年难忘的元宵“佳”节,对那些无辜的受伤者这个佳节却是“家劫”。
报道披露领导干部刘仙崇驾驶的是公车,那么笔者就又要问了,这是否属于公车私用?一个长期养病在家的干部有必要常备一辆公车伺候吗?对于事故提供车辆的单位又该担什么责任?似乎这才是笔者所关注的。笔者在想,身为党组书记的刘仙崇一定对中央严格“控制公车私用”的指示精神理解的非常透彻,也不只一次的在大会小会上重申和强调,但为什么却要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
前不久,北京市小学生栾松巍曾针对治理公车私用提出过自己的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既便于统一管理,又有利于群众监督。建议一出,专家、网友对其赞不绝口。但是笔者对此有疑虑,红标就可以遏制公车使用了吗?或许他还称会成为特权的另一种标示,因为目前有特殊标示的车辆不在少数,他们做到自律了吗?没有,他们受到社会监督了吗?也没有,因为他们早有一整套应对检察和监督,实际上,治理公车私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么管,而在于敢不敢管、愿不愿管。
全社会已经认识到公车私用问题的实质是公权滥用。但没遇到问题他们又可以因工作需要借口化解,因此现实来看,“紧风声”得公车私用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以及形成的文件上,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因为领导干部首先做不到身体力行,在现实中,“风声”之后往往不见“重拳”,公车私用虽早有成规,但很少有人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久而久之,滥用权力的人便会更加的肆无忌惮。
事故发生后,宛城区委、区政府迅速成立了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并就事故处理作出三项安排:
一、迅速成立医疗救治小组,不惜一切代价立即救治伤者。
二、要求相关部门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肇事人员。区纪委监察局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区委已根据区纪委建议停止刘仙崇的职务。
三、在全区通报此事,认真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
但真的可以起到警示辖区内的干部嘛?笔者以为,不见得立竿见影,对于刘仙崇来说也许又是批评--教育---检讨---官复原职的套路。轻描淡写的处罚既说得过去也不伤人,又可以向民众媒体有个交代。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是实际在鼓励公车私用。也许刘仙崇此次受到惊吓不会再开车,家人也会阻止他继续开车,但它影响不了公车私用权力滥用的现实。
管理公车私用那在哪?对此人们确实有不少困惑。因为在太多公车私用被曝光后,仍然是公车在大街小巷到处乱停乱放,太多太多的批评与热议之后,仍然是公车不断被某些人成为私有化的财产。大贪巨蠹落马时,人人喊打,个个叫好;而一些官员和公务员被指“公车私用”涉嫌贪污时,却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为自己只是“方便”了 一下,甚至是“顺路而已”,正是这些缺乏自律和他律的东西,让
“公车私用”被曝光后恼羞成怒,百般狡辩,这就是我们每次重拳空中挥舞有力砸下时轻飘乏力,还不如手指“弹脑门”力度的必然结果。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