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晓松带头“耍流氓”不值得推崇喝彩

(2012-10-18 09:07:45)
标签:

高晓松

流氓体

低俗

娱乐

杂谈

分类: ❤随意娱评
   

 高晓松带头“耍流氓”不值得推崇喝彩

文/随意

 

 高晓松带头“耍流氓”不值得推崇喝彩

    昨天上午,音乐才子高晓松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这一大潮,率先引爆“流氓体”:高筑墙,广积粮,耍流氓。在网友们的激发下,高晓松文思泉涌,接连创作出多种“流氓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耍流氓”、“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耍流氓”、“中华儿女多奇志,五尺枪尖耍流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耍流氓”。摘自(12年10月17日 新浪娱乐)

    看到高晓松的‘流氓体“笔者并不认同,虽然笔者不是一个极力反对恶搞的人,甚至,在“杜甫很忙”和近日的“元方体”也才加入其中,不过对“流氓体”还是少了些追捧的激情,因为实在没有内容,少了些含义,它不像“元方体”的出现据有民意基础基,是人们借“元方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想法。其中不乏应诙谐和幽默,而“耍流氓”纯属简单文字游戏,把唐诗宋词的警世佳句偷梁换柱,除了和辙押韵还听得过去,多半是驴唇不对马嘴,词不搭句。

   如果高晓松只是曲作家最也就罢了,因为我们不能在作词方面过于苛责,但他是被人们公认的音乐才子,全能音乐人。名人就是名人具有的影响力真是佩服,只要出口即便不成章,也一样有大批的追随者,不管接下来他会在网络多么爆红,笔者敢说除了一味的恶搞,丝毫没有彰显高晓松和追随者们的的文字天赋和智慧,反而透着低俗。

    关于流氓:在法律层面“流氓罪”在1997年修订《刑法》已被废除,六年过后重提“流氓”。似乎人们觉得特别的情切。什么是流氓?1931年,鲁迅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作题为《流氓与文学》的讲演时,曾对“流氓”一词作过如下界定:“流氓等于无赖子加上壮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流氓’。”  

   笔者以为,高晓松“流氓体”不过是想轻松一下,或者是想调侃一下,原本就没有深意。当然更不会因为《天籁之声》没有红过《好声音》而心理失衡故而也只有耍耍流氓以解胸中郁闷。挺好的诗句被“流氓体”搞得面貌全飞,另一点我们可能忽视了,“耍流氓”极易被青少年所接受,看来高晓松恶搞时也没有想到这一点,要是笔者搞也就罢了,因为,自己怎么推销也没有人认账。而高晓松就不一样了,目前网友们也集思广益,纷纷挖掘脑海中的唐诗宋词,发明出新鲜的“流氓体”;“初秋浅阳日子长,瞌睡连天,唯有耍流氓”;“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耍流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耍流氓”;“修身、齐家、治国、耍流氓”;“举头望明月,低头耍流氓”等,“流氓体”迅速走红网络,无数网友争相开始进行诗词串联。这不是什么好事,那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人对于这样的“恶搞”乐此不疲呢?因为高晓松的影响力,他的加盟竟然让“流氓体”迅速走红网络,还带动着无数网友争相“耍流氓”,据说,从网上看在高晓松的引领,流氓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

    高晓松在得到网友们的喝彩和鼓励后,便文思泉涌,接连创作出多种“流氓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耍流氓”、“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耍流氓”、“中华儿女多奇志,五尺枪尖耍流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耍流氓”。高晓松的“流氓行为”立即引起网友的极大兴趣,无数网友加盟其中,挖掘脑海中的唐诗宋词,然后尽情展示——“初秋浅阳日子长,瞌睡连天,唯有耍流氓”、“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耍流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耍流氓”、“修身、齐家、治国、耍流氓”、“举头望明月,低头耍流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耍流氓”、“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耍流氓”……其实,“耍流氓”在网络已经被广泛运用,笔者曾经也在针正见死不救耍流氓中,使用“耍流氓”当然比较经典的还是柳岩,“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就是耍流氓”,一时间“流氓体”应该是很机智的巧用用来讽刺丑陋和违背良心之事。原本内容丰富的“耍流氓”让高晓松一弄,变得那么苍白、无聊和低俗。这哪里还像人们心目中才华横溢的高晓松,哪里还像有错就改,真诚向人们鞠躬谢罪的高晓松,简直就是在”耍流氓“。对不起,忍不住说吐露了嘴。
    笔者真的非常喜欢高晓松,喜欢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和对丑陋直言与批驳。但是,高晓松“流氓体”笔者实难接受。奇怪的是,高晓松带头“耍流氓”后,竟然引起阵阵喝彩之声。喝彩之后,跟随者众多齐刷刷地集体耍起流氓来。这与净化网络有些背道而驰。难道微博世界真的要成为人们的便所,公开随地大、小便。恐怕高晓松本人也无此意,更不愿看到由于自己的不雅,招来众人效仿解了裤子就招呼

  大家知道,“恶搞”自古有之,当“恶搞”再驶上网络传播的高速公路的时候,便一发而不可收。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对网络“恶搞”起到的助推作用毋庸置疑。而“恶搞”的也不只我们这些散兵游泳,也有正规部队。不可否认网络“恶搞”之所以风靡和盛行?它确实迎合了人们期望丰富多彩生活的需要。还有就是与我们当前过于呆板和说教式的网络媒体导向不无关系。过于呆板、说教式语言以及纯政治性话语过多,令“叛逆”的青少年特别反感,这就给网络“恶搞”以可乘之机。也不排除一些网站以及商人在巨大利益驱动下,为了追求点击率和销售量,对网络“恶搞”推波助澜。

  笔者从来就不反对“恶搞”,因为恶搞也需要智慧,决不是”耍流氓的“三句半”办形式。其实,“恶搞”一族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与主流文化不同。他们会按自己的喜好呈现出随意性、超前性等。“恶搞”一族热衷于追求新事物,对新事物表现出较多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力。他们是所有新鲜生活方式的簇拥者,服饰也标新立异,耍尽法宝将原本清秀的长相进行搞怪扮丑,只为创造个人风格。

  概言之,网络“恶搞”的流行是网络时代人们寻求心灵突围的集体默契。

  它满足了人们缓解内心压力、寻求解脱的心理需要,当然,也满足了人们内在的逆反心理和人们追求角色认同的心理需要。但同时笔者认为,“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起维护和发展社会文明的义务。社会对网络的宽松绝不是放任自流。网络“恶搞”必须有个“度”,而这个“度”就是法律的规定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只图自己痛快甚至为了“ 点击率”等商业目的而肆意侵犯别人知识产权和人身攻击等问题,都应当受到谴责和制止。

  “恶搞”,是智者的游戏“恶搞”讲究的是创意,要贴合时下的文娱热点,同时又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问题,让观者为作者匪夷所思的想法所折服,这样的“恶搞”才有意思。单纯的模仿顶多引人一笑了之。正因为“恶搞”只是智者的游戏。所以才有”第一个搞的是天才,第二个搞的是人才,第三个之后就是庸才了“的说法。那么在“耍流氓”这场“恶搞”中谁是天才?谁又是人才?谁又是庸才?对号入座后我们才发现天才是背后的商家。而包括高晓松在内的我们基本上都成了庸才。文/随意【原创】

  感谢新浪草根首页推荐

高晓松带头“耍流氓”不值得推崇喝彩高晓松带头“耍流氓”不值得推崇喝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