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老人一月两次给行乞者派钱,十年风雨无阻,今年中秋老人没有如约而来,家人带来离世消息
9月30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安徽阜阳籍的行乞者黎老伯,早早就坐在东城旗峰公园大门口。按照这十年来的惯例,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都有一名神秘老人来到公园,给每个行乞者派发10元至50元不等的钱。风雨无阻,从未间断。(12年10月19日《南方都市报》)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12-10-19/041925389902.shtml
这是一篇叫人读起来要流泪的报道,笔者虽然没有泪奔,但却实流泪了。这是一篇叫人读起来要沉浸于其中思考问题的报道。一位老人用微薄的收入救济乞丐帮助他人图的啥?
对给乞丐发钱他不喜被人问派钱原因,或许更本就没有理由,只是善良的体现,认为自己就该帮助他们。
对于乞丐的存在,已经有过太多的争论。其实,乞丐作为社会一种形态,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他们其中不都是生活所迫穷苦潦倒,甚至还有依靠乞丐的职业发家致富型的。但是,我们通常不愿意帮助他们,是因为其中人员混杂,特别认为帮助了他们对此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而老人又是怎样做的呢?当五六十名行乞者一字排开坐在公园门前的空地上,神秘老人挨个派钱。派钱的数额不等,年轻的少发,年老的多发,无病的少发,有病的多发。有5元,有10元,再后来又有20元,最高时达到了50元”,每个月初一和十五前来公园领钱的行乞者也在逐渐增加。有了解情况的人说:“最初也就十来名,后来发展到了六十多名,有的还从附近的万江、高埗、石碣等地赶来。”看来老人勇发钱的方式救济乞丐,也不是盲目行事。当然这基于他对乞丐们的了解,这样一来就不会助涨那些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反而有利刺激这些人回归社会,重新找回自立自强的尊严。
关于发钱一事,事后有人询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做,他笑着说“我身体好,多做善事,心里踏实”。多么的淳朴,老人不在乎该不该给钱,而是通过数额不等,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重新站起,帮助他们回到正途。
笔者想来,老人做的这一切本该地方政府所为,可我们的官老爷又在做了什么呢?不是为了某个活动或者某次检查将乞丐们驱赶,就是连他们的用于栖身的桥下也要设置障碍,让他们没有立锥之地,可在一旁还口口声声的说:不施舍并不代表不献爱心,我们倡导的是以更为恰当的方式,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但结果是如何呢?笔者以为在主观想法上就有问题,我们不难听到要杜绝乞丐的种种说法,认为他们是社会的毒瘤,有的地方居然公开提倡不应该施舍乞丐,因为施舍是存在这一社会问题的最大弊端。简直荒唐。其实施舍并不悖建设制度。自己不作为还对别人善意说三道四,见到外国人施舍有的甚至抛家舍业到中国来施舍就说,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国情,乞丐大多是骗子,不值得帮助,极其暴力的给乞丐贴上标签,
其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并不都想通过行乞来谋生,哪个人愿意放弃尊严展示残疾?他们正是由于对社会救助的不了解和无处投靠才被迫行乞的,这些人需要的是平等的帮助而不是悲悯的施舍!那些人自己都不想放弃尊严接受施舍了,问什么还要给他们施舍呢?这种施舍只是站在自己认为是同情的基础上,并没有给他们真正想要的。而我们正是要通过救助站等政府机构来帮助这些人重新找回自尊和平等的位置。面对现在就已经驾鹤西去的老人的背影,地方政府就不觉得脸红吗?
可惜的是到现在我们只知他是个“神秘老人”姓氏名谁都不知。不留下任何自我的痕迹,只有暖暖的善意与真情。文/随意【原创】
感谢新浪草根首页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