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回应消费者对乳制品“历史最好”说法的质疑。他称,乳制品质量抽检99%以上合格,从时间纵向看的确是历史最好,乳制品企业三年整改成就显著,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质疑。宋昆冈还坦言,“其实我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6月11日中国网)
作为中国乳协理事长的宋昆冈,面对中国乳制品的颓势喊出“历史最好”,已经让人们瞠目结舌,但是人们不信这一套。宋先生为了支撑自己这一观点,情急之下便把“孙子”搬到了前台,告诉大家“我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但此举事与愿违,引来的是集体吐槽。
自08年“毒牛奶”风波到内地家庭主妇到香港市场扫荡国外奶粉,那时开始国内的乳制品的信任度就到达了低谷,一时间牛奶这一本来是“健康生活”的象征,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最讨厌的东西。然而就在这样现实面前,乳协理事长还在那里高谈阔论,着实叫人感觉不舒服。“三年整改见成效”到“历史最好”三年多的时间,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应该说这样的“飞跃”不比即将升空的“神九”带给国人的振奋小。可惜没有得到掌声,倒有几分“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摆弄着“孙子”自娱自乐。
其实,把崔永元怒斥湖南教育厅的“三不”理论用在这里,比原版和原对象更为精准和贴切。因为近一段时间来关于中国乳制品的丑闻,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根本就没消停过。
2010年7月,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2011年4月27日,重庆警方查获从内蒙古辗转来渝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的“问题奶粉”2.6万多公斤;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
人们更不会忘记这个“历史最好”又是在2011年,降低了的相关指标评价国内乳制品质量的“乳品新国标”出台后的“最好”,其中“菌落数”和
“蛋白质含量”两个核心指标,从草案中的50万个、2.95克的标准,变成了正式标准中的200万个、2.8克。面对如此底端的“国标”,中国乳制品质量的抽检合格率,顿时就引起国人的一片哗然。那么这样的“历史最好”又有什么值得炫耀。
也许理事长宋先生说的是真话,虽然与世界横向比我们还找不到坐标,但是纵向的比可能就是最好,因为过去就不敢把国产乳制品拿到桌面上来说。国产乳制品质量是不是“历史最好”,行业协会说了不算,“孙子”喝了也不算。
另外,当下的中乳协很大程度已经沦为了企业的附庸丢掉了应有的严谨和自律,失去了根本的公信,所以让这样一个协会独立行使作为行业协会的社会组织功能乃至监管权力,其结果恐怕会让更多的人失望。几个月前的“毒奶粉”事件出现后,协会就曾迫不及待地对外宣称“乳制品行业已走出低谷”,“我们可以告诉国人和广大消费者,目前国产乳制品的质量是好的、安全的”。这种诡异的表演其实很拙劣,因为话音未落话国产乳业却又丑闻迭出。最终让他们的公信如同国产牛奶一般,一步步在公众心目中滑落。
国产乳制品是不是“历史最好”,笔者不是业内人士,不好说;即便是,也不敢说。但是可肯定国产乳制品目前是肯定处于“历史上最不好卖”的时期,看得出宋昆冈先生真的心急如焚。然而“信心”这东西,需要的不仅是摇旗呐喊,更要脚踏实地。少玩儿那些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少摆弄百变魔方的六面体,核心轴随意扭曲,唯独少了诚信。中国乳业当下真的要多做少说,当行业标准提升时,当监管到位时,再没有那么多让人闹心的事儿了,“历史最好”不需自己为其正名,百姓的口碑自然会说明一切。
至于“孙子也喝国产奶”,是“浮云”还是“神马”?笔者只能说宋先生没有研究过广告学,因为作为宋先生本人是国产乳制品不折不扣的代言人,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每一次的表态都会影响中国乳制品发展的走向,同样对购买者也会有一种暗示,提升或降低人们的购买欲望。
在笔者看来“孙子也喝国产奶”倒更像是一句广告词,不过是非常糟糕的广告词,“孙子”不仅让购买者有些找骂的感觉;也让生产者不悦和添堵;恐怕连奶牛都会感到粗俗而断奶。这就是广告的负效应,恐怕连宋先生未必知晓广告词后面的潜台词有多麻烦。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