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一部以大悲剧收场的长篇巨著,深刻地对历史和人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揭示,它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存事物是否合理的怀疑态度,也同时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作者在《水浒传》中即大胆的设计了美好的东西,最终又将其彻底打碎。可以感觉到作者随着人物的出现也随之情感的跌宕起伏,它所传递并产生的情感效果也就尤为激烈和深刻。
人们似乎从每一位英雄豪气冲天的背后,都可以看到悲情凄凉的另一面。从被逼上梁山至梁山事业发展壮大与受降招安直至失败,演绎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泪,那些期盼着忠义两全的众好汉与遍野哀鸿、命运凋敝的结局都在告诉我们英雄的最终末路。
我们再一一品味生动鲜活《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中,不难得出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应是众多英雄中最具悲情的一位。如果说在《水浒》中林冲是出场较早,那么他也就有着比别人更多曲折艰难的经历。由早年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娇妻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途中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出手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水浒》就这样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从林冲身上,告诉我们一个顶天立地英雄的毁灭。
我们看出作者在刻意描写林冲上梁山是被逼无奈,将林冲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转变全过程。突出的反应林冲上梁山是如何走过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集中地体现林冲这位悲情英雄的艰苦历程。我们同时也感到林冲的际遇坎坷多舜,令人叹息。
虽然《水浒》中林冲处处显露出英雄之光芒,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作者给他安排的命运也是极为不堪:在官场一向循规蹈矩、恪尽职守,却陷自身性命难保;再交友方面保持始终谨慎态度的他却被曾经的挚友陆谦落井下石;为了生存上了梁山又遭王伦妒忌;对于宋江的招安又始终耿耿于怀,最终抑郁而终。所以我们再读《水浒》的过程中,就不免对林冲这样的一位英雄就多了几分怜惜。

在上梁山的好汉中,他们是如何上得梁山各有不同,虽然都以一个“逼”字来高度概括,但是无论从心情,目的和作为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也不论是开始的图快活自由到后来的“替天行道”,再到朝廷招安的自取灭亡。似乎都在印证着英雄末路的必然。即便个个都有通天本领,也不过是可称一时,但却难撑一世。这也是梁山众像的正实写照,既然说林冲有别于其他英雄,那么他的特别之处又在哪里呢?
第一,林冲是一位重感情的好男人.
在梁上好汉中有妻室的不算多,即便有也大都是也未曾像林冲深爱自己的娇妻。林冲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当然也是因为这份爱,才最终得罪了高俅,虽然当时没有暴打调戏妻子的高衙内,但也足以表明林冲对妻子的用情至深,当然这里不是说其他好汉就不是感情专一的的好男人,只是作者没有让他们有表现柔情似水的另一面的机会。
特别是林冲被刺配后,考虑到自己此番路途凶险重重,为了妻子的安全与幸福,对自己的丈人说:“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并写了份休书:“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自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这就是真正的爱情,牺牲自己,替对方考虑。有许多读者读到此处,都有些酸楚。
一是,感慨这样顶天立地大英雄,受到迫害以至于怕连累家人,居然到了无力保护的地步。
二是,表现出林冲此时内心的伤痛,不得不用“休书”一封来保全其娇妻一家人的周全。
虽然人们认为林冲的想法有些天真幼稚,但是林冲在自己身处危险时刻,首先想到的仍是自己的爱人尤为可贵。也正是这方面林冲在现代读者中,特别是女性读者,常常被认为“好男人”的榜样的原因。但是这样的好男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自己都难保全,就不用说能否保全家庭了。
第二,林冲是一个敢于担当的汉子.
林冲这个人物的描写上也是有争议的,主要的便是林冲杀王伦这件事,有人说:王伦可以有千万种死法,也有任何人都可以把王伦做掉的选择,就是不该由林冲所为。只可惜作者故意让林冲在未来生活中背负沉重的包袱,也让他人隐隐约约的总要想到林冲是一位“弑主”的另类好汉,在他与众好汉之中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墙。所以林冲才会除了鲁智深以外也就没有其他朋友可言了,这还是由于二人师出同门的关系这一因素。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林冲思维缜密,办事小心不会不知道杀了王伦所要背负的骂名和将来要被奇异眼光的注视,但是为自己的生存,更为了晁盖一行人有安身立命之所,林冲又选择了自我牺牲,来换取他人的安危和未来事业的图谋。《水浒》中有意在刻画吴用在此事件中的作用,其实没有吴用按当时情形看,林冲杀王伦是迟早的事。
让人们信服的是林冲做掉王伦后自己并没有贪图第一把交椅,而且还让梁山众人诚服晁盖作了第一把交椅,由此才拉开了梁山大好形势的序幕;才有了招天下英雄的“群英会”,在梁山有这样为大局,勇于自我牺牲也唯有林冲,这也让林冲表现得与众不同,那是一种大气节、大豪情。即便林冲以后寸功未得,他都可称得上是梁山大业的奠基人,功不可没。
第三,林冲是从不居功自傲的尽职者.
在梁山事业不断的壮大的过程中,林冲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从一打祝家庄林冲作为第二拨人马领军统帅;并在二打祝家庄中林冲神速生擒扈三娘,救得宋江;在三打祝家庄中林冲又为主力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高唐州救柴进林冲有当仁不让,后来因为有了林冲的出色表现才有大战呼延灼,迎战关胜,以及大名府救卢俊义,一出出精彩的片段足以表现林冲的功绩,而且保证了这些顶级人物,最终都成为了梁山的擎天柱。但是面对这一切林冲没有一点居功自傲,他一直秉承着尽职责守本分处事原则,即使是救晁盖、救宋江这样的大功劳,他都认为是分内之事。梁山的功劳簿可能记载林冲功劳最多,但是他丝毫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第四,林冲也有哀莫大于心死的心灰时.
面对宋江招安路线,林冲对此一直是反对的,但是为了维护大局,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他懂得人各有志的道理,虽然他自己早已把权力和名利看得很谈,也看穿了蔡京、高俅等奸臣也在利用宋江招安设下的陷阱。但为了保全宋江以及领导层的所谓招安方针,他选择了离开。他没有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惋惜,也没有为自己一手打下的梁山基业抱有留恋,因为他无愧于众豪杰,有的就是在尚武尚义的《水浒》天地里,再一次感悟了另类人生,或许这不是他要选择的。其实他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恐怕连他自己始终也没搞明白。回首往事:“哀莫大于心死”为了苟活又由囚犯逼为草寇,为了集体的出路接受招安而致惨然长逝。
作者选择林冲的死是特别的,《水浒传》中林冲是患风病瘫了,留在六和寺中,而临终前也只有少了一只臂膀武松相伴,这是什么样惨状可想而知。我们无从考证林冲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但是就林冲的身体素质、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林冲的性格也不是那种易患中风病瘫的那一种,如果一定要从中找出些蛛丝马迹,那就是他长期酗酒和后来的抑郁心情有关了。如果说作者让林冲患上这种病也是别有用心,为什么?
一则,因为这种疾病是指肢体肌力减退、完全丧失活动。肢体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让林冲这一位生龙活虎、叱咤疆场的大英雄,患此病多少有些残酷。作者想说明什么?也许会得出太多的答案。
二则,摆明了作者有意让林冲为自己杀王伦赎罪,杀了王伦,王伦自己“痛快”了,天下人痛快了,然而痛快的背后痛苦要林冲生前一人承担,是让林冲患中风病瘫实现自我救赎。
应该说,林冲是《水浒》悲剧中浓抹重彩的一笔,林冲由官吏至囚徒、由囚徒至草莽,其间饱受煎熬直至失去生活希望,成为一位失去灵魂的悲剧英雄,引发着一代代读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为《水浒》增添了更多的悲剧意蕴。
不知有少人在观赏钱塘江大潮时会想起六和寺有林冲和 武松这样的英雄在此落幕,他们就像由东而来汹涌澎湃的潮汐,来时惊涛拍岸,随之又静静的退去,留给人们的是遐想和回忆。
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