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剖腹自医”揭露什么问题

(2013-10-18 08:08:08)
标签:

时评

杂谈

       书小落 (江苏)

       10月12日,平果县一年近八旬的老者因患了癌症,眼见医治无望,竟自己“动手术”,用刀切开自己的腹部,把肠子拿出来查看,并把其中一截疑似病毒的肠子切掉扔进下水道。最终,因流血过多老人不幸身亡。老人儿子称,事发前一天老人刚从医院治疗回家,并非外界所说那样因无钱医治而导致。(来自新华网)

    鉴于此,不得不说,新闻性质极有可能会出现“一面倒”的现象,因为,前几日就发生过一起“锯腿自医”事件,今天又出现了“老人剖腹想查看哪根肠子出了问题”的新闻,可谓让人记忆深刻,如果出于同情或愤怒,无疑会让人将苗头直接指向医改制度甚至医疗工作者。

    有人将两起悲剧归结于医疗费用“钱”字上,我不否认当下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真的只是涉及到单一的“钱”字吗?如果有钱就能看好病,那么一些疑难杂症有钱都能治了?再说到,为何看病难?因为看不好病,又花了“冤枉钱”才叫难吧;因为没钱看病,医院不给你看病,那才叫难上加“难”,仔细分析,应该说,这与医术、社会救治最大福利化有关,一方面,一些疑难杂症无法彻底根治,导致患者长年累月的去医院“消费”,任谁都会产生巨额医药费,病看不好,产生怨气就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国内的医保政策针对的都是购买保险者,医保之外的人呢?怎么办?享受不了医保,只能眼巴巴的等待死亡?

    而这些才是医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譬如,很多国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大都转向去国外或干脆聘请国外主治医生,要医改,在医疗技术层次上得先下足功夫,最起码要对得起患者的那份“血汗钱”,国家对无保人员的医疗政策,也必须放宽放开,对一些无儿女依靠,无钱看病的人,能送上“及时雨”,尽量让每一个被病痛折磨的患者都能得到维护和救治,让人们看到“社会最大福利化”的福音。

    虽说,这个基础上实现“全民化”还比较困难,毕竟中国人口太多,但可以先在重点城市搞些试点窗口,再逐一排开,力争在全国运行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都不怕,何惧一场医改?由此可见,在医改制度上,这30年,无疑没有走好重点,有的只是在制度上谈制度,没有做到真正的去完善制度,向人性化融合。

    因为在很多地方,依然出现了“没钱不给看病、绝症不敢看、个别失职致死”等医患、医疗事件,这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医改制度凤毛麟角,还存在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原本都是制度可以把控的,由于“上行下效”太差,最终仍旧落实不到“个别人”身上,为什么要这么说,下面就来谈谈“老人为何剖腹查看是哪根肠子出了问题”的离奇之处,以及与医改不完善所产生的因果关系。

    整个新闻,唯一让我不得其解的是,老人的儿子称老人并不是外界所传因“无钱看病才躲进卫生间自己剖腹手术”的,而老人又宁可奄奄一息也不愿接受医院抢救和治疗,老人为何如此决绝?从事态发展过程看,一,老人既有钱看病为何不继续看下去?是否是医院告知他已无药可救别再浪费钱了,当然,排除他自己不想再浪费治疗费的主观想法,可是,又有谁不想活着呢?二,假设老人真的放弃治疗,不想活下去了,他又怎么自己给自己动了一次手术,非要看看哪根肠子出了问题不可?在这之前,按理说,医院应该给他动一次手术才是,不管成败与否,也不会上演“剖腹切肠”这样的“苦情剧”了,疑点之处在于,老人的极端似乎来自医院不愿意给他动手术的基础上,他才逼不得已“自医”,做最后的挣扎的。

    其次,手术直接关系到主治医生肯不肯敢不敢,医院肯不肯签字,试想一个医院的院方及主治医生不肯给你签字手术,你给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能等待什么起生回生的希望了。医院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一系列医疗纠纷让其惟恐避之而不及,都怕冒险,更怕担责,话虽如此,但却有失治病救人的基本宗旨和义务,并且,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了惰性,即不敢接不敢做的手术,一律放弃,那么,病人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疼痛难忍之下,任谁都可能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等于间接式的自杀!

   这也是医改“责任风险任大于人性”的诟病,让人不得不为这些涉及的“苦主”倒吸一口冷气,因为制度“缺失”在那,谁碰上了都一样,不可能有什么硬性改动,可以扭转,除非你爸是院长,你能拼干爹,否则结果也许更苍凉!但无论如何,请爱惜生命,远离一切极端骇人的终极手段,它并不是结束生命的最好选择!争到的不过是一声惊叹而已!能否彻底痛醒“制度”,尚未可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