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图式治疗:图式概念和起源
(2022-03-18 17:47:39)
标签:
转载 |
分类: 心理世界 |
原文地址:图式治疗:图式概念和起源作者:木碗
图式概念
图式是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模式或结构,帮助个体解释现实、传递感知并做出反应,在个体的思考、感受、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图式可以在生命早期形成,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图式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适应良好的或适应不良的。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是一个关于自我和人际关系的主题或模式,包括一系列功能失调的记忆、情绪、认知和躯体感觉,在童年或青春期形成,并在一生中被广泛运用。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不再适用,仍被不断地运用,这是人类认知一致性推动的结果。人类有认知一致性的需要,即为了保持对自我和世界的稳定看法,即便这个看法事实上是不准确的、扭曲的,也不会改变这种看法。这是图式难以改变的原因之一。个体把图式看做是既定事实,因此图式影响以后的经验历程。荒谬的是,图式会导致个体在成年生活中无意识地重构童年时伤害他们的情境。
作为儿童对环境的现实表征,图式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早期环境的基调。当儿童长大后,早期图式在成年后的生活经历中不再适用,就变成不准确的图式。如果个体继续以图式驱动的方式感知自己、他人和世界,图式功能失调的特点就会变得更加明显。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是构成慢性轴Ⅰ症状的基础,这些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物质滥用、躯体化障碍等。
图式是形成临床患者心理障碍的基础,也是形成正常人群心理问题的基础。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也会在正常人群中出现,但是不像在临床患者中那样夸张而极端。图式越严重,能激活图式的情境就越多。图式越严重,图式被激活时产生的负性情感越强烈,持续的时间越长。
图式起源
核心情感需要
儿童期未满足的核心情感需要是影响图式形成的重要因素。人类共有5种核心的情感需要:
1、对他人的安全依恋;
2、自主性、能力和认同感;
3、表达正当需要和情感的自由;
4、自发性和游戏;
5、现实限制和自我控制。
当基本需求被满足时,健康图式的发展使得儿童去发展积极的关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景象。
儿童的先天气质和早期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这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作为对当时环境的一种消极适应,儿童会形成建立起自我挫败的适应不良图式。
早期生活经历
有害的童年经历是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主要来源。那些最早形成、最强的图式,一般源于核心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学校、社会团体、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变得日趋重要,这些也会导致图式的发展。但是,通常后形成的图式不像早期图式那样强大而具有弥散性。
不是所有的图式都源于童年创伤或虐待。但是许多图式都由有害的经历所引起,这些经历在童年和青春期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所有这些有害经历累积到一起,最终形成了普遍性的图式。
目前已发现四种形成图式的早期生活经历:
1、儿童很少体验到好的事情,环境中缺少稳定性、理解和爱,这种需要的缺失可能使他们形成情感剥夺图式、遗弃/不稳定图式。
2、儿童体验到太多不好的事情,早期生活经历是创伤性的或伤害性的,容易形成不信任/虐待、缺陷/羞耻、对伤害的易感性等图式。
3、儿童体验到太多好的事情,在溺爱、纵容中长大,这样的早期环境同样是有害的,儿童容易形成依赖/无能力、权利/夸大图式。
4、儿童选择性认同或内化重要他人的特征,有些成为图式,有些成为应对风格或模式。气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会认同和内化重要他人的特征。
情绪气质
除了早期经历,儿童的情绪气质也对图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绪气质与痛苦的童年经历共同作用,导致了图式的形成。不同的气质选择性地将儿童置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之下。例如,攻击性的儿童更容易引发暴力家长的躯体虐待行为。另外,气质不同,同样的生活情境对儿童的影响就不同。例如,那些更具有心理弹性的儿童,即使受虐待或被忽视,也能茁壮成长。
一个特别有利或特别有害的早期环境,能够明显超越情绪气质的影响。同样,一个极端的情绪气质也能超越一般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没有明显有害经历的情况下,产生心理病理问题。
有些个体在儿童时经历了与某一图式相关的环境,但是并没有形成这种图式。这可能是因为:(1)个体的气质防止图式的发展;(2)儿童生活中的父母一方或重要他人补偿了其他人的爱;(3)个体本人、重要他人或后期生活的一些事情可能会治愈这一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