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少啟:英雄不问出处

(2010-04-14 17:36:27)
标签:

商道

忆梓

企业家

易少啟

房地产

建筑

it

分类: 商道

本期《商道》

编导:忆 

摄像:何安夏 

剪辑:黄 

播出:2010年4月14日

 

 

       易少啟:不光是学徒,学徒还要动脑子,你要想一想,怎么做得好,怎么做得快,平时我们也在边做边在想,哪些方面能够做快点,哪些方面能够把质量搞好一点,还要节约一点材料,平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做得比较出色,领导也比较赏识。

本期《商道》嘉宾易少啟,敬请关注。

 

 

易少啟:英雄不问出处

 

(主持人)在建筑界,要做到集口碑与企业规模于一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企业要么企业做得好,但口碑不佳;或是口碑好的,企业规模却不成气候。从建筑之乡——新洲走出来的易少啟却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位从底层做起的农民企业家,虽说早期读的书不多,但在每个阶段,他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不断超越。

 

人物名片:易少啟,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新洲区第三届人大代表,武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

荣誉榜单2003-2008连续5年被授予武汉地区建筑企业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 2007年分别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明星博爱人物”、武汉地区第六届优秀青年企业家。

 

(主持人)易少啟出生在新洲区城关镇的一户农民家里,父母一年的收入供不起同时读书的兄弟三人。1982年,作为兄长的易少啟初中没毕业就退学了,他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两个弟弟。不满17岁的易少啟被父母送到了建筑队当学徒。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学徒的时候,我是非常认真的,不管交待(给我)什么任务,基本上就是超额的完成。不光是学徒,学徒还要动脑子,你要想一想,怎么做得好,怎么做得快,平时我们也在边做边在想,哪些方面能够做快点,哪些方面能够把质量搞好一点,还要节约一点材料,平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做得比较出色,领导也比较赏识,他就让你搞个小组长,然后班长,带个队,带个队施工。

 

(配音)泥瓦工的学徒期一般是三年,可一年之后,易少啟的技术就超过了建筑队的每一个师傅。凭着过硬的技术,易少啟进到了县建筑工程队,当起了每月拿固定工资的临时工。利用自己超人的技术特长,他拿得了工程队的最高工资。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因为我自己学艺的阶段,学到很多东西了,手艺也不错,参加了好几次建筑行业的比武,我拿过一名、二名、三名都拿过,拿了好几次名次,所以在这个手艺上还有点小名气。/我有个朋友,他在东西湖有个项目,因为当时他在那里做,他年龄很大嘛,那个时候有50多岁,他不是搞建筑的,因为他是一个养鱼的,所以他不懂(建筑),他就请我去给他打理业务上的事。

 

(主持人)这一年是1986年,帮朋友打理业务,让易少啟作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建筑队,自己创业。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在那里一做,通过实践,别人一看,这小伙子年纪轻,做的东西真的还不错,又快又好,后来别人就认同你了。那个时候还是盖私房,因为东西湖养殖场这里,他们是养殖户,那里有钱,一九八几年,万元户就不简单呀,但是这里每家都是万元户,因为东西湖养殖场,这里是养殖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养殖场,他们这里所有人,当时本田的雅马哈,这种摩托,每家都有,所以这个位子比较富裕,我们选择就到这个位子发展。都是做的民房,每家两层楼三层楼的小洋楼,好几家看我做得蛮好,大家都来请我(做)。

 

(配音)开弓没有回头箭。易少啟在东西湖盖民房,这一盖就盖了两年。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我做了很多,几乎李家墩这一带的民房,大部分都是我做的,每家都来找我,原来有黄陂的,还有大悟的两个班子在这里(做),后来慢慢地就没人找他们做了,因为我的质量、信誉、工期,都走得比较快,所以他们就慢慢淘汰了这两个队伍,他们自己没事做就走了,后来就我一个人在这里干。后来公家有一些公房,你像李家墩牛奶场,当时的牛奶场,养殖场建一个制药厂,这些项目,我就陆续的承接了比较大的工程。那时候,几十万、百把万都是大项目了。

 

(主持人)由于承接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易少啟感到原有的包工队已不能满足承接更大工程的要求了。要想取得更广阔的事业平台,必须提高自己的硬件设施。1994年,易少啟回到新洲,与当时的县经委合作,注册成立了新洲经纬建筑公司。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现在就是一个企业法人代表,那你的标准,你的起点,又不一样,你就高一个层次,所以在这个时候,你下面的人才,那就更要选择一下好一点的人才,你的技术人才,施工的人才。然后你管安全的,因为当时安全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但是我们还是有意识,/所以我们每次对安全的要求比较严格,你所有的脚手架,只要是牵扯到人身安全,都要检查,亲自检查,看一看有没有后患,没有了,大家再上去做。所以这个保障了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安全上没有发生什么大型的工伤事故。

 

(配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易少啟的“游击队”终于成了正规班子,也拥有了三级建筑资质。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因为当时没有一级企业,当时只有二级、三级企业,我们也是三级企业,(新洲)有一百多家(建筑)企业。因为武汉市场整个就这么大,每个人都想拿一点,所以你就必须要保障你的质量,所以当时我们比较重视质量的要求。我们做的很多项目,因为当时质量标准就是优良、优质,后来是优质,我们很多项目,70%的项目都是优良工程,拿了很多奖项。所以别人来考察,一看这么多优良工程,因为当时这个招投标还没有,只是通过别人来看你的东西,看你建的东西,以前的诚信度衡量,定下你,签下合同以后,你就要把事情干好。

 

(配音)易少啟承建的一些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这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到了2002年,易少啟又有了新的想法。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后来感觉到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你企业的规模也要大,你不大,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你就会淘汰,别人就会上来,所以当时我就考虑这个问题,你的公司怎么样做大,你原有的这些技术力量远远不够,因为你只一个公司嘛,后来我就想,我就找我们一个朋友,我说那我们就一起,我们两家公司合并,搞一个大一点的公司,/他说可以呀。我们两个有这个想法以后,我们就在一起商量这个事情怎么搞,我们就跟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一听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呀,大力支持。

 

(主持人)易少啟和朋友的公司合并的消息不胫而走,另有三家同等规模的公司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加盟。2002年,祥和集团的前身——祥和建筑公司正式成立。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合并以后就是升了二级资质,二级资质可以建28层以下的(楼房),因为原来我们三级呀,只能建12层,你不行,所以很多项目没办法(承建),所以你想接大项目,你就必需要整合你的资源。后来我们就通过五家(企业)优化组合,组合以后我们这个公司就很宠大了,100多个项目经理,从一个三级,五家三级合并成二级,二级公司。

 

(配音)如今祥和集团年产值已突破10个亿,并成功申报了一级资质建筑企业。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因为以前做的很多业绩也够,够标准,所以我们做了很多黄鹤杯,楚天杯,国家的这些,武汉的奖项,从你的人员,你的技术配备,然后设备配备,还有你的企业注册资金,企业的规模,都符合国家一级企业的标准,所以国家就批准我们为一级企业。到了一级企业,那平台更大一些呀,你的技术力量还要加强,我们就吸纳了一些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在我们就有20几个一级建造师,二级的建造师就有几十个,加起来是100多个建造师,所以技术力量,建筑这一块,我们祥和这几年在武汉市场上的口碑,应该是有口皆碑的。

 

(主持人)2004年,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个年头的易少啟决定进军房地产业,成立了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现在,公司旗下拥有地产公司、土石方公司、园林公司、装饰公司,并形成了自己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配音)易少啟的公司有一个“奇迹”,那就是创业至今20多年,从没有一个人才流失。许多人与他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从楞头小伙到稳重中年,从基层员工到公司管理层,大家都把公司看作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你只要把你所有的员工,包括你的高管,你的中层管理,还有基层的管理,你把他当你自己家的亲兄弟,年龄大的你当你的父母一样来看待,年纪相当的当你的兄弟去看待,你只要这样,你就有凝聚力,他就愿意跟随你。/而且我这里只要是请这种人才,比较好请,因为很多人他愿意到你这来,你在社会上有口碑,你这个口碑,那就是积累,是平时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你要20年如一日,你就这样做,要尊重你的员工,尊重你的管理者,因为员工是你企业发展的主体,你老板再大能力,没有员工给你奉献,你也做不大。

 

(口播)易少啟是一个非常知足的人,平日生活他过得简单而低调。闲暇时去游泳锻炼,或者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为家庭朋友付出,他也心甘情愿、不亦乐乎。但在事业上,他却从未停止过追求的脚步。如今,在易少啟的心里,又有了一个更高的事业梦想:做中国建筑业的CBD。对不断追求梦想的人来说,永远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停下。

 

《商道》感悟

(采访)武汉天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少啟

企业的诚信度比较关键,你没有诚信,你的员工拿不到工资,他没人跟你干,所以当时我的口碑很好,很多人在我这里做,我的工资也是与一般的相比较,高一点,也会比别人稍微高一点,然后每年工资兑现,我这里就有很多人,他愿意跟我干,所以我的队伍就慢慢壮大,从一个农建队,壮大到一个建筑公司,建筑公司从一个项目部,后来到10几个,20几个项目部。但是我们做的项目对质量要求也比较严,因为企业是以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然后你安全是一个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