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员修改四说稿(第三篇)
(2022-12-27 17:12:24)
标签:
讲话教学 |
分类: 教学心得 |
为学员修改四说演讲稿(第三篇)
陈同学:在跟殷亚敏老师学习完这堂课后,进行21天的课后练习过程中,我对这三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是“悟、战、恒”。
为什么是“悟”?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准确的领悟非常重要。
非常感谢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一些“简单易掌握的方法”,但简单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次就能听懂、就能学会。老师实际上给出了他的答案,课堂仅是1%,课后练习才是那99%。因此,要想真正准确领悟殷亚敏老师所教的声音课、口才课的精髓,就需要重复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并对照老师直播课中的视频姿势和表达方法,在练习时给自己即时性反馈,帮助自己领悟其中的微妙差别。细节里蕴藏着无数的差距,我们要去找细节,修正自己每一个动作,形成属于正确的身体肌肉记忆。
为什么是“战”?21天的挑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意味着我们必须将这个练习列入时间管理,帮助自己用最小成本开启练习。这是一场完全没有硝烟的战斗,群里的54位小伙伴都在默默练习,把最大的时间花在练习上,不在群里多说一句闲聊,每天满满的聊天记录均是练习视频。
在战斗期间,第一阶段是熟悉录视频,我找来了可快速录视频的软件,熟练记住要练习的那句话(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鼓捣设备其间逐步开始了第1次、第3次、第6次练习,但无疑这个阶段动作和表达仍会出现卡顿,我能感觉到一次次的重复练习,帮助我提升了熟悉度。
第二阶段是发现细微差别,有意识修正。我发现自己会出现手势不准确及眨眼的问题,手势方面我对照殷老师视频重复修正,眨眼方面我很感谢文余小姐姐给我带来帮助,她告诉我原因在于眼皮肌肉不受控制,可通过闭眼、睁眼观看上方固定物,来练习眼部肌肉。在随后的视频中,我发现自己这两块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为什么是“恒”呢?在殷老师的直播课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在实践中也确实逐步体会这点,老师教的动作初步看确实简单易懂,但如果是不练习,第一次模仿的水平是非常低的。而且,老师分享的耳语练声法,更需要长久之功、日日不断方能见证其的神奇奥妙,目前我仍只知其然,未达到知其所之然的地步,虽有练习耳语练声法,但讲话多了,仍会出现喉咙干哑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不多,所以我仍将持之以“恒”,用更多的“21”天来练习。
——殷老师点评:
一、四说结构有了三个:总说,分说,细说。缺最后的总说。应该加上:“以上就是我的三点认识:悟,战,恒。”
为什么要有最后的总说,就是为了通过强调重复,让观众记住三个观点。
二、缺“一二三”。就是在讲三个分论点的时候,用了“为什么是悟?”,“为什么是战?”,“为什么是恒?”。没有加上“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这样有什么问题呢?就是缺乏明确的条理性。
按照四说结构修改后的演讲稿——
陈同学:在跟殷亚敏老师学习完这堂课后,进行21天的课后练习过程中,我对这三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是“悟、战、恒”。
第一是:悟。
为什么是“悟”?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准确的领悟非常重要。
非常感谢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一些“简单易掌握的方法”,但简单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次就能听懂、就能学会。老师实际上给出了他的答案,课堂仅是1%,课后练习才是那99%。
因此,要想真正准确领悟殷亚敏老师所教的声音课、口才课的精髓,就需要重复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并对照老师直播课中的视频姿势和表达方法,在练习时给自己即时性反馈,帮助自己领悟其中的微妙差别。细节里蕴藏着无数的差距,我们要去找细节,修正自己每一个动作,形成属于正确的身体肌肉记忆。
第二是战。
为什么是“战”?21天的挑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意味着我们必须将这个练习列入时间管理,帮助自己用最小成本开启练习。这是一场完全没有硝烟的战斗,群里的54位小伙伴都在默默练习,把最大的时间花在练习上,不在群里多说一句闲聊,每天满满的聊天记录均是练习视频。
在战斗期间,第一阶段是熟悉录视频,我找来了可快速录视频的软件,熟练记住要练习的那句话(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鼓捣设备其间逐步开始了第1次、第3次、第6次练习,但无疑这个阶段动作和表达仍会出现卡顿,我能感觉到一次次的重复练习,帮助我提升了熟悉度。
第二阶段是发现细微差别,有意识修正。我发现自己会出现手势不准确及眨眼的问题。
手势方面的问题,我对照殷老师视频重复修正,终于做的准确到位。
眨眼方面的问题,我很感谢文余小姐姐给我带来帮助,她告诉我原因在于眼皮肌肉不受控制,可通过闭眼、睁眼观看上方固定物,来练习眼部肌肉。
在随后的视频中,我发现自己这两块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第三是恒。
为什么是“恒”呢?在殷老师的直播课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在实践中也确实逐步体会这点。
老师教的动作初步看确实简单易懂,但如果是不练习,第一次模仿的水平是非常低的。而且,老师分享的耳语练声法,更需要长久之功、日日不断方能见证其的神奇奥妙,目前我仍只知其然,未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地步。虽有练习耳语练声法,但讲话多了,仍会出现喉咙干哑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不多,所以我仍将持之以“恒”,用更多的“21”天来练习。
以上就是我的三点学习收获:悟;战;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