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2022-11-12 09:35:15)
标签:

大父

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

是非忧其不学者也

分类: 古文试译


原文: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大父祜,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试译:

熙宁元年春与我同年进士及第的朋友赵郡苏轼地写信给身在京师对我说我的祖父品行高尚却没能入仕为官,为朝廷所用所以不能自己名扬天下。然时的不必都靠自己来名扬天下这些人之所以能名扬后世是因为有为他们扬名立万的人所以我的父亲曾经给我讲他的事情大概是要嘱托儿子为祖父写墓志铭可是不幸的是他没有如愿我怎敢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你来为我写这个墓志铭吧于是我写了这篇墓志铭,是这么说的

他的名讳叫苏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他的人是赵郡栾城人。他的叫苏釿,祖父叫苏祜,父亲苏杲,三世都没有做官但道德品行远近这三世生卒是在末至后周显德间,曾有成都,遇见一位道士道士对他另眼相看避开人对他说我的道可以变化百物,我想教给你拒绝了,表示不愿接受。道士笑着说看来你果然有过人之处”而很早就以乐善好施闻名序读书务求了解大义,诗务求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已,写的诗多千余篇。为人开朗豁达,充满自信,总是谦和待人钱财,乐善好施,急人所难唯恐帮不到别人遇到灾年他把自己的田地卖掉,用赈济邻里乡党,粮食成熟了,人家要偿还他他却推辞不受,因为这个导致他屡屡破产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但他却没有后悔过愈加乐善好施对人没有远近亲疏区分都是一样的对待,倾尽全力没有猜疑和顾虑碰到欺侮他的他也会改变,人们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李顺叛,攻眉州,他在被围困的城中戍守正赶上他的父亲去世他仍为父亲办理丧事,执守礼制,极尽哀思办完丧事他的都做得很恰当。庆历初,朝廷令各州县立学校来选人才,士子们争着抢着想要到学校去做事唯独苏他的子孙们对此退避谦让,人们都佩服他的做法。蜀五代动时期(梁唐晋汉周)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又安于呆在家乡不愿出来做官育儿去求学,所以对苏涣成功起了很大作用到了苏涣以进士光耀门庭,蜀人以之为荣人们的想法才为改变,好求学。到后来,眉州的学者达到千余人,这都是从苏家开始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年仍然不知道读书,他也不强对人说不需要别人担忧学业的人不久,苏洵果奋发努力学业和他的儿子苏轼、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虽然没有入仕为官做出过什么但看到他对人的影响他被乡里如此称誉,是一定不可以不为他传扬的他一开是因为儿子的缘故,被朝廷恩赐大理评事,后又屡次追加为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去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