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八章
(2022-04-30 11:15:10)
标签:
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异于其所见犹可欺也况乎圣人以己度人者也类不悖虽久同理略则举大详则举细 |
分类: 古文试译 |
原文:
夫诈人者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异道。"而衆人皆愚而无知,陋而无度者也,于其所见犹可欺也,况乎千岁之后乎?彼诈人者,门庭之间犹挟欺,而况千岁之上乎?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性缘理而不迷也。夫五帝之前无传人,非无贤人,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久故也。虞夏有传政,不如殷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久故也。夫传者,久则愈略,近则愈详。略则举大,详则举细。故愚者闻其大不知其细,闻其细不知其大,是以久而差。三王五帝,政之至也。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言古今一也。
试译:
欺诈别人的人总说:"古时和当今情况不同,因此治理乱象的方法不同。"而一般的人又都是愚昧无知,鄙陋无度的人,当着他们面都能骗他们,更何况拿过了千年的事去骗他们了?那些骗子们,眼前的事都能拿来骗,更何况上千年的事?然而圣人为何不会被骗?因为:圣人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度别人的人。以自己的心揣度古人的心,以自己的情感揣度古人的情感,以当今同类的人角度揣度古时同类的人,古今是一样的。只要是同类,又不违背常理,虽然很久远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本性遵循义理就不会迷失。五帝之前没有流传下来人物事迹,并不是没有贤人,只是太过久远的缘故。五帝之中没有流传下来的执政经验,并不是没有好的执政经验,只是太过久远的缘故。虞夏有流传下来的执政经验,但不如殷商和周朝那样精明,并不是说虞夏没有好的执政经验,只是太过久远的缘故。能流传下来的,越是久远的就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就越详尽。简略,被提及时就宽泛,详尽,被提及时就细致。所以愚笨的人听到的宽泛的,却不知道细致的,听到细致的却不知道宽泛的,这种差别就出在了时间久远上。三王五帝,是治理国家最好的时期。《诗经》说:"帝命不违,至于汤齐。(遵循圣贤遗命,成就商汤伟业)"说的就是治理国家,古今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