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三章
(2022-03-26 09:42:10)
标签:
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故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臣禹可谓达乎人臣之大体 |
分类: 古文试译 |
原文:
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由此险也。以其不服,禹请伐之,而舜不许,曰:"吾喻教犹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薄禹之义,而美舜之德。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舜之谓也。问曰:然则禹之德不及舜乎?曰:非然也。禹之所以请伐者,欲彰舜之德也。故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臣下之义也。假使禹爲君,舜爲臣,亦如此而已矣。夫禹可谓达乎人臣之大体也。
试译:
在虞舜的时代,有苗氏的少数名族不能臣服,他们之所以不能臣服,是因为他们依仗南面有衡山,北面有岐山;东面有洞庭湖,西面有鄱阳湖。因为有了这些天险,所以不想臣服,大禹想要去讨伐他们,而虞舜不允许,他说:『晓谕与教化的工作还没有做尽』把这些工作做尽后,遂即有苗氏的少数民族请求归服,天下人听说后,都因此非议大禹的观点,而赞美虞舜的贤德。」《诗经》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和颜悦色,没有怒色却能教化)"说的就是虞舜。问道:那是不是大禹的德行比不上虞舜呢?回答道:不是这样。大禹之所以要请求讨伐,是要彰显虞舜的恩德。所以才把获取美誉的机会留给君主,把承担罪过的可能留给自己,这是当大臣的本分。假使大禹爲君主,虞舜爲大臣,也一定是这样做。可以说大禹是懂得做大臣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