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二章

(2022-03-23 18:11:53)
标签:

杀一人以僇不孝不亦可

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

今世仁义之陵迟久矣能

不戒责成虐也。慢令致

分类: 古文试译


原文:

传曰: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欲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父子讼之爲不义久矣,是则上失其道。上有道,是人亡矣。"讼者闻之,请无讼。康子曰:"治民以孝。杀一人以僇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否。不教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谳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墻,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也。今世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无踰乎?诗曰:'俾民不迷。'昔之君子,道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用也。故形其仁义,谨其教道,使民目晣焉而见之,使民耳晣焉而闻之,使民心晣焉而知之,则道不迷而民志不惑矣。诗曰:'示我显德行。'故道义不易,民不由也,礼乐不明,民不见也。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言其明也。'睠焉顾之,潸焉出涕',哀其不闻礼教而就刑诛也。夫散其本教而待之刑辟,犹决其牢而发以毒矢也,亦不哀乎!故曰未可杀也。昔者先王使民以礼,譬之如御也。刑者,鞭策也。今犹无辔衔而鞭策以御也。欲马之进,则策其后,欲马之退,则策其前,御者以劳而马亦多伤矣。今犹此也,上忧劳而民多罹刑。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爲上无礼,则不免乎患。爲下无礼,则不免乎刑。上下无礼,胡不遄死!"康子避席再拜曰:"仆虽不敏,请承此语矣。"孔子退朝,门人子路难曰:"父子讼,道邪?"孔子曰:"非也。"子路曰:"然则夫子胡爲君子而免之也?"孔子曰:"不戒责成,虐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贼也。君子爲政,避此三者。且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试译:

传说:鲁有父子之间打官司的康子了打官司的儿子。孔子"不能杀因为百姓不懂得父子之间打官司这样的行为不道德已经由来已久了这是因为上面失道。有道,这个就跑了(不会来打官司)"打官司的人听说后,请求不打官司了康子"治理百姓讲求。杀一人来谴责不孝的人难道应该吗"孔子"不对。不化就判罪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可杀三军案子审理没有厘清,不可上面的(当政的)对自己的说教要以身作则那样下面的(百姓)才能跟从。自己亲自去做,而百姓不能跟从,然后再使用刑罚那么民众才知罪。一仞(七八尺)高的墻,百姓不能逾越,百仞高的山,小孩子可以上去因为山有斜坡可以渐渐爬上去今世道,仁义的墙渐渐崩塌已由来已久,能让百姓不逾越吗《诗经》说'俾民不迷。(使百姓不迷茫)'过去的君子,引导百姓不使所以才不用尝试使用武力威胁不用刑因而只要显示你的仁义,谨化的方法,使民众眼睛能清晰看见,使民众耳朵能清晰听到,使民众内能清晰感知那么前途就不会迷茫,而民众的想法也不会迷惑《诗经》说'示我显德行。(昭示我显明的德行)'所以说道义不通俗易懂,民众就能遵从,礼乐不明,民众就能看到《诗经》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周朝的治国之道,像砥石箭矢那样平直)说的是它简便易行'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君子在践行,平民在关注)说的是它的明晰'睠焉顾之,潸焉出涕'(回首反顾,潸然泪下)为那些不懂礼教而遭受刑戮的人感到悲哀放弃教化的根本,而用刑律去对待,犹如打开围栏,用毒箭去射杀不也是可悲的吗所以说不该杀从前先王使唤百姓待之以礼,就如同驾驭车马。刑就如同鞭策。就好像马不带缰绳和嚼子,鞭策去驾驭想要往前走就鞭策马的要想马往后退就鞭马的前面赶车的人很劳累,而马也受很多伤。今天的情况就和这是一样的,上面的人累,百姓很多人遭受刑罚《诗经》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人要是不懂礼义,怎么能不很快死去)'上面的人不讲礼义,就不能避免祸患下面的人不讲礼义,就不能避免刑罚。上下都不讲礼义怎么会不加速灭亡"康子站起来再次拜谢道"我虽然不够聪敏我会照你说的办"孔子退堂,学生子路责难道"父子打官司符合义吗"孔子曰:"不符合"子路"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让季康子对他免于处罚"孔子"没有告诫就让人家把事情办好是残酷的不紧不慢的指令,却要限期完成是粗暴的。不化就杀戮是滥杀无辜。君子政,免这件事《诗经》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和颜悦色,没有怒色却能教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