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45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译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二

(2019-08-07 11:16:47)
标签: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王安石

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馀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人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之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译文:

孟子说:“有仁爱之心,也有仁爱的名声却不能让百姓受益,那是因为没有遵循尧 、 舜 、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按孟子的观点,在看当今,正是错在这里。今天距离尧 、 舜 、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的时代已很久远,所遇到的变化和形势都不一样,而要完全照搬先王的政策,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人也知道是很难实现的。而我说当今政策之失在于没有效法先王的政策,是说要效法他们的初衷而已。尧 、 舜 、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的时代距今已过去千年,当时的大治与大乱,造成的盛衰局面都有过。所遭遇的变动、所遇到的情势,也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为天下国家,本末先后的考量,未尝不同。所以我说要效法先人的初衷。


效法先王的初衷,那么改革才不至于让天下的人对所闻所见感到惊骇和众口嚣嚣,而这本身就已合乎先王的政策。虽然,以目前的局势来看,陛下虽想改革弊政,以符合先王的初衷,可又必定不能做到。陛下有恭敬勤俭的美德,有聪明睿智的才华,有仁民爱物的初衷,有这样的初衷,有什么做不成的,有什么想要的而得不到呢?那我为什么又说陛下虽想改革弊政,以符合先王的初衷,可又必定不能做到呢?是因为而今天下人才不足的缘故。我曾暗暗观察当下在位的,没有所需要的人才。上面缺乏人才,就会有人才沉溺荒废在下面,而不为当时执政的人发现。我又到民间去查访,也未见到许多。是不是这些人的培养方法不对呢?我以为当今在位之人的才能不足,以我处理事务所能涉及的就可了解。而今一个省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的法令,知到轻重缓急,能全力让百姓各司其职的人少,而没有才能,草率简单,贪婪卑鄙的人却不可胜数。其能够讲解先王的初衷,以符合当下变革的人,就是一个郡之中往往无一人。朝廷每下一道政令,其初衷虽好,在位的人却不能推行,使其恩泽百姓,而当官的相互狼狈为奸,欺扰百姓。所以我说:在位之人才能不足,而民间也未见到许多这样的人。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想改革天下弊政以合先王的初衷,大臣中虽有能领会陛下的初衷,也愿意担起重任的,可九州之大,四海之远,谁才能让陛下称心如意,谁又能以一二个人推行改革,而让每一个人都受益呢?所以我说目前的情势必定不能做到。孟子说"有法令而无心做就是徒劳的"是不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然而目前的当务之急,在于人才。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 当权的人可以选择到足够多的的可用人才。在位当权的人得到人才,然后稍微察视时势是否适宜,而体谅百姓的疾苦,变更天下的弊法,以遵循先王的初衷,就很容易做到了。今天的天下,也是先王的天下。先王之时,人才曾很多,怎么会到今天就独独不足了呢?所以说:历经千锤百炼才能促成的事,都不是自然而然能形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