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家老小听说我要来做教育讲座,跟我说,妈妈,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孩子啊?你经常说不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不给我们自由。我问他,那什么是好的教育啊?他说,就是课间休息时间长,作业少。
http://s6/mw690/001QgNdtgy6ET0O90bj55孩子的话总是有他们特别真实的一面。我不是什么专家和学者,我只是作为母亲真心希望和大家探讨,看看我的一些观察是否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先讲几个事儿,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的是我自己经历的,有的是我看到的和听来的。
第一个是有关阅读和教育的
我在美国上新闻学院的时候,每学期选修几门课,教授经常留下的作业是,请你读这四到五章的课文,下次来讨论。如果没有让你写小论文,还算好,如果让你写小论文,那么你读的绝对不止这五章,还有各种各样的延伸读物。要知道,一周下来,几门课的阅读加起来,六七百页是家常便饭。我来自一个爱读书的家庭,我们家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台灯,灯下读书是我们家的传统。就是这样,美国学校的这种大阅读量对我都是压力。
我的侄女在美国念的高中,在我家寄宿一年,她说,都说美国读书比中国容易,来读一读试一试就知道了,其中一个很大的压力,就是读不完的书。
后来我自己有了小孩,才发现,美国对阅读的重视是从小开始的,学前班和小学的时候,几乎每天老师都讲故事,整个教学就是围绕着阅读做的。我给孩子念故事的时候,他们经常说,这个我在学校听过了。
这样的阅读量是怎么积累起来的?
第一,环境:美国儿童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到处是社区图书馆,妈妈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推着手推车进入图书馆,做游戏和看节目。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让你想不读书都不行;
第二,态度:家长们不太在乎孩子读的是难的书,经典的书,还是什么书,是否对考试有利,对作文遣词造句有利。读书只是兴趣,可想而知,这样的一种基于兴趣的阅读,阅读量当然很大;
第三,宣传:美国到处倡导大声朗读和家长陪同孩子读书,这种睡前读书的习惯深入人心。美国有个老爹,一直给女儿读书读到18岁上大学,每天15分钟,从没有一个晚上间断过,后来女儿写了一本书,专门讲这个3000多个夜晚读书的故事,成为亚马逊的畅销书。
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聊天,她在小学教学25年,她说,美国学校幼稚园到五年级的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给孩子大声朗读。
我来往中美很多年,观察两边的教育,其中一个差别就是阅读量。中国儿童的阅读量有人统计,不及美国儿童的六分之一;中国年人均阅读量四本,美国21本,日本17本,以色列,丹麦,瑞典是四五十本。这些数据是否说明问题,我们不在这里考证。
http://s10/mw690/001QgNdtgy6ET0OV2Qxd9因为,阅读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而是你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这个跟教育特别相关。我一直说的一句话就是,读劣质书不如不读书。我时常听到父母的这种问题:我应该给孩子看什么书,你有没有什么书单给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我真实地觉得,每个家庭的孩子热情和兴趣所在不同,喜爱的书籍也不同,这种观察没有谁比你自己更清楚。所以,有一次我在参加北京的会上被一个孩子的爸爸问到这个问题时,我说,你可以通过中国这么可怕的高考,为什么不能给孩子研究一下他适合读什么书。因为我认为,对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来说,花费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初步了解市场上哪些童书适合你家的孩子了。那些排行榜和书单对你来说,应该只是参考而已。你可以不上学,但是你不能不读书,不能不读好书。
数学和阅读的关系:如果阅读很好,数学也不会差。
还有,阅读不等同于知道一些文化知识。在美国的一些好学校,如果你做读书笔记和写读书报告,其中只有中心思想或者一些描述,而没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考的过程,是很难过老师的那一关的。
最后,阅读的量和质在现代的这个社会更加重要,这个我们后面再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