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尔街股灾随机漫步 |
分类: 杂文随笔 |
终于把漫步华尔街看完了,这本书知道已久,但我书店匆匆翻过后,就没什么兴趣。书主要思想就是说,未来不可依靠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所以建议投资者买指数基金,不要自己做股票。这本书更多是作者的批判思想,没有实际的操作方法。所以,基本没有完整看的兴趣。
这次,终于有机会认真把书看完。虽然,不算有太大的收货,但是还是有些感想,写出来做个小结,也顺便和网友们分享。
http://s16/small/001Qe33ugy6YPqURYxp5f&690给我们的思考" TITLE="漫步华尔街
漫步华尔街的“漫步”,指的是“随机漫步”,是指将来的方向无法根据过去的历史进行预测。这也是作者本书的主题。
股票市场一定是专业机构做的更好吗?看看每一轮的股灾就是知道了,专业机构大多输的体无完肤。所以,普通投资者不必担心。这是作者开篇花了大量文字,来讲述历史著名的泡沫和美国几次大股灾的原因,为了否定专家的能力。当然,我认为这也是为了讽刺那些华尔街专家的。因为,有时那些西装笔挺的分析师被比作光屁股的猴子。
虽然我也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概率还是可以判断和提高的。60%的胜率,在他看了应该是随机的,因为你不知道那40%的失败何时出现。这也是他批判这种方法的核心。但他却只字未提概率,找他的逻辑,80%的成功率依然是随机漫步的,因为下两次可能都是失败。你不能确定何时出现成功,就是随机漫步。
这本书虽然思想结论我都不认同,但是是一本值得思想冲撞一下的书。
在疯狂时期,人性又何尝的相似。例如本书写的60年代狂飙突进中,增长型公司市盈率都在80倍以上,一年后变为20倍。可当时,谁质疑这样的估值不合理就被视为异端。后来的电子热,科技股泡沫不也是这样吗?
回想我们的创业板牛市,用市盈率已经被人嘲笑老古董,过时了。而新的市梦率,则是用来讽刺那些坚守价值股的投资者。我们发现,不管什么年代,哪个市场,人性似乎真的一模一样。自大,贪婪,狂妄,从众和可怜。
当然,你去否定一样东西,必定先了解他,才有资格。
他对于技术分析不认同,是因为无论什么技术,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小。假设每个人都看到趋势转变而采取行动,这些信号将毫无价值。另外,就是技术分析只是历史数据,并不能反映未来,对于想知道未来走势的人,没有什么价值。
而基本面分析,则是90%分析逻辑,10%从心理分析。他给了基本面三条警示:
1.
2.
3.
上面是他认为基本面要当心的,他有列举了3条基本面可能无效的理由:
A.
B.
C.
总之,作者只要咬定“未来不可预测,你做的分析可能是错的,市场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等等这种无法反驳的虚话,似乎他就是对的。
虽然他否定了技术分析,也认为基本面很难靠谱,他还是给出了几个技术面+基本面的建议:
1.
2.
3.
这三条,我还是非常认可的,有故事、故事能够产生利润的,并且在合适的价格去买。
好了,以上就是作者对于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看法。其中的详细论述比如:分析师如何像猴子的水平,投硬币似乎和他们选股成功率差不多,道氏理论对于未来如何的毫无意义,以及人们天生就喜欢规律,不断寻找规律,而难以接受随机漫步,这也是技术分析师可以安居乐业的原因。
其实,整本书主要是针对任何方法“无法预测”的批判。认为无论什么方法,都是预测,不能单一的使用。所以,他开场就讲了股灾,无人可以真正躲过,因为市场无法预测。
最后一章,作者对投资股市的三类人提出了建议。
作者首先强烈建议大家只需选择指数基金,例如标准普尔500指数或范围更广的指数基金。可以规避风险,费率较其他基金较低,更重要的是,它能打败3/4的基金业绩!
第二类建议是给那些坚持要自己选股票的人,他给出了几个建议,除了上面提到的“有故事、有利润、好价格”之外,还有减少交易,并且再次建议采用混合策略,一部分投资指数基金。
第三类是去雇请专业的投资经理,当然你也可以叫专家,至于他们水平,上面作者也提到了。
最后我谈谈作者重要的思想——市场是有效的。
作者在书中,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但是如何理解出现的这么多次股灾呢?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股灾是否超出了范围?
作者在11章进行了解释,他说的“市场是有效”,指的是“并非市场总是正确的”。这段话比较难理解,书中202页详细解释了。我理解他的意思是:
1.
2.
最后作者表示,有效市场假说的背后一个基本观念:市场如果存在明显的可获得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的机会,人们便会一拥而上的利用这样的机会,直到机会消失殆尽。
我觉得这本书整体上说的还是很有道理,或者值得我们去反驳。但在中国的适用性会有所不同,原因在于投资者结构不同,市场环境不同,还有概率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对作者最后三个建议还是不错的,分散投资。一部分买指数稳健,一部分自己操作博取超额收益,一部分给专业投资者。前提是市场未来往好的方向在走,因为阿根廷出不了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