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在说控制仓位,确实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很感性的说,大盘不好,仓位轻点。
如果你是个理性的,成熟的投资者,这个公司非常重要。
风险控制公式
2P-1=X
P就是你认为的成功率,X就是仓位。
比如,你研究了2个股票,结合市场,认为之后一个时间段,往上涨的概率是70%,那么应该是2*0.7-1=0.4 那就是4成仓位。
那么这样的话,如果你认为某个股票短期可能会冲一下,但大盘不好也可能跌,这种假设,就是50%,那么利用公式,你的仓位就是0 。
空仓不做。
大家都知道,短线是随机性极强的,几乎就是在40%-60%期间震荡。 (我有实验数据,不过现在等周期做的长点拿出来看吧。)
所以结论就是,短线的仓位应该是0-20%,如果你短线去半仓或者重仓博,那长期你绝不可能盈利,如果做短线还能够长期盈利,你就可以依靠股指期货身价上亿了。
这个公司叫凯利优化模式,我写他是希望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而不是光靠感性来判断股市和赚钱。
盈利已经很难了,长期盈利更难,你要扣除通胀后的长期年化盈利10%,就是股神。真的,但是你要到20年后才领悟到,已经太晚了。
大家共勉!
下面,贴一篇别人的文章,也是这个讲公式的:
================================================================
什么时候才应该重锤出击
风险控制思维模式:2P-1=X。该公式成立前提条件是:标的公司未来3——5年潜在投资回报率至少达到50%以上(即年均10%以上,远高于5年期国债收益),而潜在损失率必须控制在30%以下(巴菲特就有这样经历)。有人选择投资机会时只盯着潜在收益而忽略获胜概率和潜在亏损。资产配置是一个根据潜在收益、可能发生的亏损以及获胜概率综合权衡后对资产投向进行正确分配的过程,过度关注任何一方面而忽略其他因素都难以长期持续获得良好投资回报,资产配置是获利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机会才值得下重注,凯利优化模式公式提供了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思维模式:2P-1=X。P代表获胜概率,X代表下注资金百分比,即下注资金百分比等于获胜概率2倍减去1。该公式提供了一个风险控制上限,具体投入比例还要考虑潜在收益率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潜在收益率低的机会可以在公式计算结果基础上调整投入比例,如一个获胜率达到90%,但收益率只有4%机会不值得投入80%资金。面对一个获胜率70%机会,投入资金比例可以降至20%。潜在收益率越高,投入比例越高,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超越凯利公式计算结果。而大部分投资者常在获胜概率只有30%情况下,也敢投入超过50%以上资金。潜在收益过低或潜在亏损过高时,即使获胜概率较高,也不适宜使用凯利公式。
只有获胜率高,潜在收益率高,潜在亏损率极低的机会,才是长线满仓机会。或简称“双高一低”:潜在获胜概率和投资回报率极高(至少50%以上,远高于5年期国债收益),潜在损失率极低必须控制在30%以内。
在配置过程中要采取保守策略,即使预期获胜率超过90%,也不能把大部分资金集中到一个投资项目上。
使用优化模式进行资产配置还有一个能力圈的问题,如果投资机会出现在投资者擅长领域外,那么投资者对获胜概率、潜在收益与亏损的判断很可能会出现大的偏差,投资者自认为正确的推导也许与客观事实并不相符,以错误数据为基础的凯利公式推导结果也许反而会误导投资者。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能力圈的重要性。
凯利优化模式带给投资者最核心观点:只有在获胜概率很高情况下才值得下大赌注,低于50%的机会不值得投入一分钱,这是价值投资者一个基本原则。
获胜概率的判断
投入比例主要取决于获胜概率,很多投资者对获胜概率判断感到困难。凯利优化模式带给投资者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与估值相类似难以有精确的结果,只能是模糊的正确,而且十分个性化。
对获胜概率确定解决方案:把获胜概率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对应75-100%,中档50-75%,低档50%以下。无论主观上对获胜概率判断把握性有多高,仍然存在出现黑天鹅事件可能,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该把过多资金押注在一个投资标的上,对高档的投入比例可以统一选择50%,若对自己的判断十分有信心而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调高,但不超过60%。中档次则遵循保守原则,在确定数据的基础上再打个折扣,例如确定获胜概率为70%时投入比例设为计算结果40%的五折或七折,即20%-30%。低于50%的则一分钱不投。如果投资者对投资机会属于那个档次都不能确定,说明不在能力圈范围,直接放弃就是了。
这只是基本原则,具体还要根据潜在收益与亏损和个人情况做适度的调整。凯利优化模式主要的作用在于控制盲目投资的风险,让投资者对投入比例上限有清晰的界定,至于实际投入多少则较为灵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