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1350元修边幅值吗

2023-04-15 06:41:27
标签: 边幅 配眼镜 卫衣 休闲鞋 健康
登顶

       疫情结束以后,路上的行人多了,商场里的人气足了,公园里的游客如梭。这种久违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老朋友,是不是应该和老朋友碰碰头了?三年多了,一直是与世隔绝。一方面,可能是我的心理障碍,生怕感染了影响到家人;另一方面,可能是老朋友的心理障碍,生怕免疫力不足被感染。就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阻断了人际关系。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因为互联网成了平常,和老朋友的关系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一切回到了三年前,是不是和老朋友的联系也应该恢复到三年前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已经物是人非。

       这三年中,和我年龄相仿的人不得不面对人生的抉择,这是因为七十岁这个坎非常沉重。最明显的是,互联网上出现了二个明显的变化:一个变化是再没有人愿意涉及古稀以后的长寿问题。这个变化的产生,主要是那些在七十岁以前得瑟的人,过了七十岁发生了健康问题,再也得瑟不动了;另一个变化是五六十岁的人开始得瑟,但得瑟的程度绝对减弱了,和现在得瑟不动的人相比,没了底气。所以,舆论上的转向,确实是实际情况的出现所导致。我七十三岁,被我称为老朋友的人,基本上也是这个岁数。这个岁数在人生上的意义越来越清晰,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第一大类是像我一样有意识养生的人,和三年前差不多,没什么变化;第二大类是那些无意识养生的人,和三年前出现了差异,养生在无意识中符合岐黄之道多一些的还能保持三年前的状态,养生中无意识运用岐黄之道少一些的和三年前的状态出现了差异;第三大类是不知道养生也不愿意养生的人,这类人的变化可能就很大,有的不得不谢绝了老朋友聚会。这三大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开始受到情绪的困扰,如果还有差异,只是存在于程度上。情绪波动厉害的,想到了死。事实上,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是感觉上老了,莫名的担心随之而来,实际上还没有到事实上老了,出现的担心只是担心。但是,这种的情绪变化非同小可,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分道扬镳。这可能是七十三八十四的根本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我是属于第一大类,和三年前差不了多少,不是没有情绪波动,只是这种情绪波动纯属偶然,可以忽略。所以,我一直盘算着和老朋友会面。最近的二则消息坚定了我的这一想法,一则消息是米国宣布疫情结束,另一则消息是公开了可以不戴口罩。这两则消息是在放开后几个月出现,应该是确定的消息。这个消息可能意味着某些专家预测的第二波不会再有了。某些专家对第二波的假设是建立在免疫期限的基础之上,但是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没有第二波,那是因为天气开始转暖了。所以,和老朋友会面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三年的宅家,已经不修边幅了。原来聚会穿的那套衣服也不知藏到哪里去了,三年前的衣服找不到了,几十年前的衣服更加不合时宜,不得不让我想到了买衣服,把自己的边幅修一修。在拼多多上买过几件,实在是有点那个,我不得不寻思去实体店。问题是我这把年纪,像年轻人一样大把大把的花钱有点不值,所以把目光转向了折扣店。

       那天得知斯凯奇在长宁路江苏路口开了一家折扣店,我试着去看看。这一试试掉了400元。一双休闲鞋200元。价格可能贵了点,但相比我在拼多多上买的那些廉价的鞋穿的舒服。三年前,我穿的是儿子的鞋;三年后,我穿的是自己的鞋。这有什么不同吗?最大的不同是合脚。一件卫衣99元。我没有穿过卫衣,一直以为卫衣就是早年那种厚厚的有点笨重的衣服。其实,这次买的卫衣还挺时髦,黑色上面带有殷红的图案。她说我不太适合,我试穿后觉得不错,反正内穿,张扬点有什么不可以。一条裤子100元,是那种休闲的裤型。我的裤腿基本上是收口的,主要是预防脚腕受寒。这次的裤腿不收口,也是一种形象地改变。应该说,这三样东西买的很满意,有点兴致勃勃。回到家里全部穿上,不但是一种心理满足,在形象上也可以年轻十岁。本来就小看十来岁,这套行头一穿再年轻十岁,你说这400元花的值也不值?

       这还不算,花钱的大头还在后面。有一则寓言,说一个邋遢鬼从一枝花开始,不断地改变,最终变成了一个绅士。我也是这样,买了休闲鞋,为了配休闲鞋买休闲裤,为了配休闲裤买卫衣,买了卫衣,又想起了我戴的那副眼镜。在三年中,我原来戴的那副眼镜弄得不成样子,东丢西放,一不小心一屁股坐上去彻底碎了,花了三十元换上了家里就有的镜架,不仅是镜架换的不满意,镜片也老化的不成样子。想过去配一副新的,一直是得过且过。这次买了新衣服新鞋子,不得不下决心去配一副新眼镜。不是这样,和老朋友会面有点不伦不类。于是,昨天就花了950元配了一副,可以让自己斯文一点。这样一来,消费金额一下子突破了1000元。

       其实,到我这把年纪还这样花钱的不知道多不多。对我来说,确实有点破天荒。这里确实有一个值不值的问题。一般来说,上了年纪以后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越来越不修边幅。别人不好说,就我的母亲,也是随着衰老的到来,越来越不讲究了。如果不了解母亲年轻的时候,那么很难想象老年的母亲为什么这样的不修边幅。实际上,全部的原因就是自理能力的丧失。所以,肯花钱修边幅,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形象的问题,而是关乎于健康的问题。到老了还想得到修边幅,只能说明这个人还健康,具有改变自己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养老的关键因素。自理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花钱修边幅可能是最重要的方面。有人把仪表作为健康的标准之一,应该具有一定的深意。第一,有精力修边幅,可能是没有什么大病,基本属于健康;第二,能想到修边幅,可能是物质生活的同时还有时间考虑精神生活;第三,肯花钱修边幅,只能说明你的经济条件还容许,彰显了退休生活的质量。一句话,花钱修边幅的本身,就蕴含着健康的可能。

       我肯花钱修边幅,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我认为的73岁。一般来说,这个岁数应该属于老年。老年的担心不外乎有三:第一是自己在担心老了;第二是担心自己在逼近人均年龄;第三是担心七十三八十四就在眼前。这三个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谁也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去奢望什么,眼前的一切才是最真实的,谁又能回避?问题是我不这么想!在我的奢望中,73岁不应该是老年,而是正处在青壮年。因为我想活到140岁,73岁和140岁相比,能算老年吗?是不是应该像40岁相对于80岁?所以,我的思维方式和同龄人确实存在不同,我应该还在过青壮年的生活,一切不需要担心,只要关注好自己的养生就行了。

       和老朋友聚会可能又要开始了。当我戴上眼镜,穿上卫衣,套上裤子,登着休闲鞋,是不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不是不如三年前,而是还能优于三年前,我不得不庆幸自己十八年前开始的养生。是十八年的养生改变了我的一切,让我还能活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这种有点像梦幻的现实,我将在梦幻中让其继续成为现实。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