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2023-02-10 06:51:36
标签: 智者察同 愚者察异 阴阳平衡 岐黄之术 健康
智者察同
《黄帝内经》很难学,难在理解,就像人的一生很难懂,难在复杂。怎样才能学会《黄帝内经》呢?怎样才能弄懂人的一生呢?《黄帝内经》的结论也是不能确定,得出了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结论。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把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智者,另一部分是愚者。智者和愚者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在观察人生的方法上。智者观察人生是预则立,用养生的方法来预防疾病和衰老。愚者观察人生是不预则废,生了病以后才知道留恋不生病的时光。在智者看来,人的一生是连贯的,有一条基本的脉络。在愚者看来,人的一生支离破碎,没病就是没病,病了就是病了,没有可遵循的路径。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智者和愚者不同的人生,在疾病上智者比愚者少生许多病,在寿命上智者比愚者活得时间更长。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必须说到阴阳了,这可能是许多人讨厌的话题。但是,正是这阴阳决定了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夭折。阴阳是需要平衡的,阳胜了会生病会衰老,阴胜了也会生病也会衰老。所以,养生解决的就是阴阳平衡问题。阴阳的平衡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调理。怎么调理呢?
首先是要知道什么才是造成阴阳失衡的原因,那就是不懂得七损八益。对七损八益的理解很难统一,至今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比较倾向于是指男女一生的变化规律。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女人七年一个变化,男人八年一个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生殖的变化。比如女人二七而天癸至,可以生育了。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比如男人二八肾气盛,天癸至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男女的这种变化是一定的,但可以延迟发生。怎样才能延迟发生呢?这必须懂得七损八益,在男女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运用好养生之道。在这个问题上,就有了智者和愚者的区别,智者在生病以前就注意养生,愚者却在生病以后才想起养生。虽然养生没有早晚之分,但是太晚了你还有这样的智商学习养生吗?
其次是要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调理的效果,这就需要懂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和不妄作劳。这是一个大前提,没有这个大前提,任何养生方法都不会达到调理的目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必须懂得两个基本方法:
第一个基本方法是什么时候调最有效。《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不分男女的变化是十年一变,这种变化主要是五脏的变化。五十岁肝叶始薄,之前必须开始舒肝;六十岁心气始衰,之前必须开始养心;七十岁脾气虚,之前必须健脾;八十岁肺气衰,之前必须清肺;九十岁肾气焦,之前必须补肾。不能在之后才想起调理,必须在之前就开始调理,这是本质上的区别。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养生方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七八十岁成了关键期,这是因为客观上具备了养生的条件,主观上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养生方法。
第二个基本方法是用什么调理最有效。毫无疑问,西医不会调,西药没有调理的功能,中医是不是会调也难说,关键是恢复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传统的中医还保留着尽量多的岐黄之道,通过调理恢复阴阳平衡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食疗;一个是药治。这两者可以相通,相得益彰。岐黄之道是这样认为的:一日三餐是营养的来源,之所谓归经;药食两用的服食是调理的根本方法,之所谓健脾开胃,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在大前提下,一日三餐和药食同源的服食就是调理。这种调理,可能是一辈子,特别是后半生必须重视的养生方法。
第三是要知道这种调理所产生的效果,这就是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这是我为养生方法的好坏进行鉴别的标的物。任何过程都是为了结果,没有好的结果,任何过程都是徒劳的,甚至是毫无必要。为什么是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而不是其他呢?道理很简单,最能反映五脏状况的就是这些基本功能,也就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能取决于你的五脏好坏,五脏的好坏也取决于本能的恢复程度。这是因为生命现象就是这些本能的彰显,没有这些本能的彰显,你拿什么来证明生命现象,维持生命现象。所以,我在十八年的养生中着重恢复这些本能,任何养生方法的采纳都以能不能恢复本能为参数。能恢复本能的留下坚持,不能恢复本能的改善放弃,这样不断的筛选才形成了我今天的本能养生。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养生方法很有效。至少在今天,这种养生方法还在保证我很少生病,延缓着我的衰老。我居住的这幢大楼有一个清洁工前不久问我几岁了,我让她猜,她猜我是六十几岁。我没有告诉她我是几岁,为了证实我的外貌在别人看来究竟是几岁。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养生的效果。其实,真正的养生效果应该是自我的感觉再加上别人的观察,这样的养生效果才是真实的。
我的养生应该属于智者察同,而不是愚者察异。因为我知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从十八年前开始,我就慢慢懂得了什么时候开始调理,怎样调理,怎样证实调理的结果。其实,这所有的调理方法都是为了阴阳平衡。什么是阴阳平衡呢?就是为了预防“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实际上也是这样,这十八年我很少生病,生了病也容易好,即使是这次伤寒,也只是睡了一天。这在我的层面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不足,就是精力不足;有余,就是精力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这就是我追求的状态,也是我如今的状态。有时候我会感叹,我的养生竟然在《黄帝内经》中不断的找到答案。这种答案又是这样的廉价和有效。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不需要花多少钱,只要你有智慧,就能在中国的文化中寻找到颜如玉和黄金屋,受益终身,颐养天年。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黄帝内经》很难学,难在理解,就像人的一生很难懂,难在复杂。怎样才能学会《黄帝内经》呢?怎样才能弄懂人的一生呢?《黄帝内经》的结论也是不能确定,得出了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结论。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把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智者,另一部分是愚者。智者和愚者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在观察人生的方法上。智者观察人生是预则立,用养生的方法来预防疾病和衰老。愚者观察人生是不预则废,生了病以后才知道留恋不生病的时光。在智者看来,人的一生是连贯的,有一条基本的脉络。在愚者看来,人的一生支离破碎,没病就是没病,病了就是病了,没有可遵循的路径。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智者和愚者不同的人生,在疾病上智者比愚者少生许多病,在寿命上智者比愚者活得时间更长。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必须说到阴阳了,这可能是许多人讨厌的话题。但是,正是这阴阳决定了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夭折。阴阳是需要平衡的,阳胜了会生病会衰老,阴胜了也会生病也会衰老。所以,养生解决的就是阴阳平衡问题。阴阳的平衡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是调理。怎么调理呢?
首先是要知道什么才是造成阴阳失衡的原因,那就是不懂得七损八益。对七损八益的理解很难统一,至今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比较倾向于是指男女一生的变化规律。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女人七年一个变化,男人八年一个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生殖的变化。比如女人二七而天癸至,可以生育了。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比如男人二八肾气盛,天癸至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男女的这种变化是一定的,但可以延迟发生。怎样才能延迟发生呢?这必须懂得七损八益,在男女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运用好养生之道。在这个问题上,就有了智者和愚者的区别,智者在生病以前就注意养生,愚者却在生病以后才想起养生。虽然养生没有早晚之分,但是太晚了你还有这样的智商学习养生吗?
其次是要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调理的效果,这就需要懂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和不妄作劳。这是一个大前提,没有这个大前提,任何养生方法都不会达到调理的目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必须懂得两个基本方法:
第一个基本方法是什么时候调最有效。《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不分男女的变化是十年一变,这种变化主要是五脏的变化。五十岁肝叶始薄,之前必须开始舒肝;六十岁心气始衰,之前必须开始养心;七十岁脾气虚,之前必须健脾;八十岁肺气衰,之前必须清肺;九十岁肾气焦,之前必须补肾。不能在之后才想起调理,必须在之前就开始调理,这是本质上的区别。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养生方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七八十岁成了关键期,这是因为客观上具备了养生的条件,主观上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养生方法。
第二个基本方法是用什么调理最有效。毫无疑问,西医不会调,西药没有调理的功能,中医是不是会调也难说,关键是恢复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传统的中医还保留着尽量多的岐黄之道,通过调理恢复阴阳平衡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食疗;一个是药治。这两者可以相通,相得益彰。岐黄之道是这样认为的:一日三餐是营养的来源,之所谓归经;药食两用的服食是调理的根本方法,之所谓健脾开胃,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在大前提下,一日三餐和药食同源的服食就是调理。这种调理,可能是一辈子,特别是后半生必须重视的养生方法。
第三是要知道这种调理所产生的效果,这就是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这是我为养生方法的好坏进行鉴别的标的物。任何过程都是为了结果,没有好的结果,任何过程都是徒劳的,甚至是毫无必要。为什么是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而不是其他呢?道理很简单,最能反映五脏状况的就是这些基本功能,也就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能取决于你的五脏好坏,五脏的好坏也取决于本能的恢复程度。这是因为生命现象就是这些本能的彰显,没有这些本能的彰显,你拿什么来证明生命现象,维持生命现象。所以,我在十八年的养生中着重恢复这些本能,任何养生方法的采纳都以能不能恢复本能为参数。能恢复本能的留下坚持,不能恢复本能的改善放弃,这样不断的筛选才形成了我今天的本能养生。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养生方法很有效。至少在今天,这种养生方法还在保证我很少生病,延缓着我的衰老。我居住的这幢大楼有一个清洁工前不久问我几岁了,我让她猜,她猜我是六十几岁。我没有告诉她我是几岁,为了证实我的外貌在别人看来究竟是几岁。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养生的效果。其实,真正的养生效果应该是自我的感觉再加上别人的观察,这样的养生效果才是真实的。
我的养生应该属于智者察同,而不是愚者察异。因为我知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从十八年前开始,我就慢慢懂得了什么时候开始调理,怎样调理,怎样证实调理的结果。其实,这所有的调理方法都是为了阴阳平衡。什么是阴阳平衡呢?就是为了预防“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实际上也是这样,这十八年我很少生病,生了病也容易好,即使是这次伤寒,也只是睡了一天。这在我的层面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不足,就是精力不足;有余,就是精力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这就是我追求的状态,也是我如今的状态。有时候我会感叹,我的养生竟然在《黄帝内经》中不断的找到答案。这种答案又是这样的廉价和有效。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不需要花多少钱,只要你有智慧,就能在中国的文化中寻找到颜如玉和黄金屋,受益终身,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