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后的一日三餐我吃点啥

2022-11-18 06:47:14
标签: 一日三餐 吃药 吃饭 新陈代谢 健康
民以食为天

       吃饭和吃药哪个最重要?我的十七年养生告诉我,吃饭比吃药更重要。十七年前,我总在想吃什么药才能健康,十七年后,我不再这么想了,而是想我应该怎样吃饭。吃饭和吃药相比,有三个长处:第一个长处是可以果腹;第二个长处是可以满足口福;第三个长处是可以恢复健康不生病。这是因为药食同源,不是药能治病,食更能治病。药治病,只是治病,西医的逻辑。食治病,不只是治病,而且是治人,人健康了才会不生病,中医的逻辑。我不是不相信西医,而是更相信中医。于是,十七年努力的结果就是不再吃药了,一直在研究怎样吃饭。十七年后我是怎样吃饭的呢?也就是说,十七年后的一日三餐我吃点啥呢? 下面我来罗列一下。

       早餐是加味奶咖烤馒头,也可以叫加味本能归正散。其中有(按我每天添加的顺序)红枣,三七,红曲米,山药,山楂,桂枝茯苓散(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和芍药),丹参,藕粉,葛根,甘草,麦冬,绿豆,陈皮,黄芪,桃仁,豌豆,菊花,八珍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芡实,扁豆,薏米和莲子肉),百合,蒲公英,三子养亲散(莱菔子,白芥子和五味子),葡萄干,无花果,杏仁,茶叶,决明子,黄精,玉竹,咖啡,南瓜子,红花,生姜,高粱,玉米,荞麦,芝麻,核桃,亚麻籽,桑叶,蚕豆,西洋参,燕麦,枸杞,白果,酒酿,牛奶,以及花生,西瓜子,香蕉,饼干。煮好以后,是能喝的两杯。外加馒头,油条,豆干和肉肠。

       中餐是四菜一汤,其实是煮的大杂烩。其中有面条,年糕,米饭,大白菜,青菜,胡萝卜,土豆,芋艿,山芋,南瓜,豆腐和腊肉一大块。这是昨天的配菜,每天不一定相同,看是什么菜可配,不是盖浇饭,就是杂烩面,基本上是直径24厘米的一大碗。我试了一下,相当于五小碗。

       晚餐是泡饭酱菜,相当于上海人过去的早餐。其中有大米,小米,豆豉,腐乳,大头菜,咸鸭蛋。睡前,我会吃一把桂圆,或者是再加合欢花和酸枣仁。

       这就是我的一日三餐,十七年后的一日三餐。一般都是这样,没有多大的变化。这样吃的好处,就像段落的排列一样,讲究早餐,重视午餐,忽略晚餐。现在有一个段子说得很形象,虽然有点夸张,但基本如此。这个段子是这样的:早餐是给自己吃的,午餐是给嘴巴吃的,晚餐是给医生吃的,夜宵是给鬼吃的。这个段子可以给我的一日三餐注解,唯一需要纠正的,那就是中餐的定位。其实,在我的一日三餐中,中餐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早餐,如果说早餐是调理的话,那么中餐就是营养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对中餐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会低于早餐,有时候甚至很夸张。这种夸张主要是体现在量上。说实在,每天烧好的这样一大碗,我端出去也会不太自然。过去家人还说说,现在家人也就见多不怪了。像我这把岁数的人,即使比我岁数小的人,即使是年轻人,也不会吃的比我夸张。但我习惯了,这一大碗下去肚子有点胀,我会感到比较满足。这可能和我的养生理念有关,我的养生理念是七十岁的人能吃得下五十岁的食物量就是五十岁。究竟是为什么呢?其中的道理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但我认为衰老就是越吃越少。所以我必须吃得多。至于吃得多好不好,只有让时间来评判。可能是好,那么我的押注对了;可能是不好,那么我的押注错了。但是我坚信,人的新陈代谢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源。这营养来源绝不会是吃药,一定来自于吃饭。

       吃饭不就是一日三餐么?我这十七年的养生着重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是不是明智呢?我想,不需要多久就会有答案了。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