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好的三个标准
2022-11-05 06:51:24
标签: 食欲 胃口 健脾开胃 营养 健康
火红的岁月
胃口好的人,一定吃得下。吃得下的人,不一定胃口好。胃口好和吃得下之间还有一个第三方的干预。这第三方的干预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上的干预。为了健康我怎么也得吃下去,上海人把这种情况叫硬吃。这在病人和老人中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干预。比如聚会的时候,饭店里的菜肴比较美味。如果是有人请客,那叫不吃白不吃;如果是AA制,那么不吃有点亏。实际上,确实也有这种情况,那就是不想吃,吃也可以。但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胃口不好。怎样才算胃口好呢?我在养生实践中感到,不是吃得下的就是胃口好,而是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想吃。把想吃作为标准,是因为比较通俗,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这样表达。小孩胃口好,什么都想吃。不想吃的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吃饱了;第二种人是病人;第三种人是老人。吃饱了不想吃,是因为食欲的满足。病人不想吃,是因为疾病的干扰。老人不想吃,是因为身体虚弱。不想吃的出现,决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想吃是胃口好的第一标准。一般来说,想吃的人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饿了;第二个特征是馋了;第三个特征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这三个特征说明,想吃是人体健康的表现。一方面是身体需要补充,说明新陈代谢旺盛;另一方面是大脑反应正向,说明脑体在营养需求上一致。健康的得来需要大脑和身体的统一行动。大脑和身体统一行动的时候,一般是健康的反应。大脑和身体行动不能一致的时候,一般是不健康的开始。大脑和身体分道扬镳的时候,你可能病了,你也可能老了。所以,想吃是大脑的反应,却是身体的需求,是大脑对身体需求的正确表达。想吃才是真正的胃口好。生病的人不想吃,什么时候生的病真的好了?那就是病人想吃的时候。真正健康的人,一定是一日三餐都想吃的人。
第二个标准是什么都好吃。想吃也有程度上的差异。病人的想吃,可能是一碗稀饭;老人想吃,可能是多吃一块肉。真正的想吃,应该是健康人的想吃,什么都好吃。有一句广告语叫吃嘛嘛香。这是北方人的用词,却也正确的表达了南方人的想吃。想吃的最佳状态,就是什么都好吃。在正常人中,也可以说是在尚且健康的人中间,什么都好吃才是真正的想吃。现在有两种人的想吃应该打个引号:一种是挑食的人
;另一种是吃得少的人。这些人不是不想吃,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两种人也想吃,但这种想吃存在两大弊端:一大弊端是营养失衡;另一大弊端是营养不良。人体对营养有两个基本需求:一个是全面。这是因为五脏六腑对营养的需求存在差异,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所有的五脏六腑,只有尽量的增加食物品种才能面面俱到。另一个是足量。这是因为新陈代谢需要平衡。从细胞学说讲,死亡的细胞和再生的细胞之间需要营养的支持,没有营养的支持,细胞的更新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生病!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衰老!在这个意义上,足量就是健康,就是年轻。全面的营养,足量的营养,唯一的来源就是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好吃,不是食物好吃,而是你觉得食物好吃。食物好吃,不是真正的好吃;觉得食物好吃,才是真正的好吃。我这样说,是为了告诉读者,深加工的食物可能好吃,但这种好吃只是一种口味,初加工的食物可能不好吃,你觉得好吃才是真正的好吃。其中的差异,就是胃口。胃口有了,什么都好吃。胃口没了,什么都不好吃。一样的吃,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什么都好吃,应该是胃口好的标准之二。
第三个标准是吃下去舒服。想吃,不一定吃下去就舒服。什么都好吃,也不一定吃下去都舒服。为什么要强调舒服?这是因为只有舒服才能证明你吃的没错。吃的舒服不等于吃下去舒服,吃下去舒服才是真正的吃的舒服。舒服是相对于不舒服而言。不舒服就是一种病态,可能是病,可能发展成病。这种例子太多了,可以说是随手拈来。我有一个同事每年秋天就感到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究其原因发现,原来这个同事有一个爱好,大热天喜欢喝冰镇啤酒。一身大汗,打开冰箱,一瓶冰啤酒咚咚下去,那叫一个爽。吃的舒服了,胃能舒服吗?还有一个老同学,食物反流有年头了,什么医院都去过,没有能治好的药方,我认为这是饮食问题。我也有这样的问题,我现在基本好了,因为我的食物结构调整好了。这个老同学一直不好,是不是饮食结构一直没有调整好呢?这是一定的。这个老同学也认为自己吃得很舒服,问题是吃下去不舒服,这吃的舒服是舒服吗?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适合的食物结构,问题是很难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结构。正是这个原因,绝大多数人吃的时候舒服,吃下去就不一定舒服了。去看西医,一定会给你一个病名。在这个意义上,不舒服就是病。去看中医,一定给你健脾开胃,不认为是吃的问题,而是脾胃问题。实际上,这只是饮食问题,饮食有节问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问题。吃下去舒服才是真正的舒服,是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吃得下没错,那是一定的,营养全依仗吃得下。但是,吃得下在程度上还是有差异,最好的吃得下应该是胃口好。想吃,什么都好吃,吃下去舒服,应该是胃口好的三个标准。达到这三个标准的,才是高质量的吃得下。达不到这三个标准的,这样的吃的下可能有点勉强,很可能演变为吃不下。所以,吃得下中有学问,改善可能要一辈子。可以庆幸的是,我不但吃得下,还是想吃,什么都好吃,吃下去很舒服。这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七年的养生就像唐玄奘西天取经,修成了正果。
胃口好,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想吃;第二个标准是什么都好吃;第三个标准是吃下去舒服。达到这三个标准,可以说明你的吃得下是高质量的吃得下。达不到这三个标准,只能说明你还得努力。我相信,吃得下是健康长寿的根本,胃口好的吃得下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之根本。
胃口好的三个标准
胃口好的人,一定吃得下。吃得下的人,不一定胃口好。胃口好和吃得下之间还有一个第三方的干预。这第三方的干预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上的干预。为了健康我怎么也得吃下去,上海人把这种情况叫硬吃。这在病人和老人中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干预。比如聚会的时候,饭店里的菜肴比较美味。如果是有人请客,那叫不吃白不吃;如果是AA制,那么不吃有点亏。实际上,确实也有这种情况,那就是不想吃,吃也可以。但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胃口不好。怎样才算胃口好呢?我在养生实践中感到,不是吃得下的就是胃口好,而是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想吃。把想吃作为标准,是因为比较通俗,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这样表达。小孩胃口好,什么都想吃。不想吃的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吃饱了;第二种人是病人;第三种人是老人。吃饱了不想吃,是因为食欲的满足。病人不想吃,是因为疾病的干扰。老人不想吃,是因为身体虚弱。不想吃的出现,决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想吃是胃口好的第一标准。一般来说,想吃的人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饿了;第二个特征是馋了;第三个特征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这三个特征说明,想吃是人体健康的表现。一方面是身体需要补充,说明新陈代谢旺盛;另一方面是大脑反应正向,说明脑体在营养需求上一致。健康的得来需要大脑和身体的统一行动。大脑和身体统一行动的时候,一般是健康的反应。大脑和身体行动不能一致的时候,一般是不健康的开始。大脑和身体分道扬镳的时候,你可能病了,你也可能老了。所以,想吃是大脑的反应,却是身体的需求,是大脑对身体需求的正确表达。想吃才是真正的胃口好。生病的人不想吃,什么时候生的病真的好了?那就是病人想吃的时候。真正健康的人,一定是一日三餐都想吃的人。
第二个标准是什么都好吃。想吃也有程度上的差异。病人的想吃,可能是一碗稀饭;老人想吃,可能是多吃一块肉。真正的想吃,应该是健康人的想吃,什么都好吃。有一句广告语叫吃嘛嘛香。这是北方人的用词,却也正确的表达了南方人的想吃。想吃的最佳状态,就是什么都好吃。在正常人中,也可以说是在尚且健康的人中间,什么都好吃才是真正的想吃。现在有两种人的想吃应该打个引号:一种是挑食的人 ;另一种是吃得少的人。这些人不是不想吃,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两种人也想吃,但这种想吃存在两大弊端:一大弊端是营养失衡;另一大弊端是营养不良。人体对营养有两个基本需求:一个是全面。这是因为五脏六腑对营养的需求存在差异,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所有的五脏六腑,只有尽量的增加食物品种才能面面俱到。另一个是足量。这是因为新陈代谢需要平衡。从细胞学说讲,死亡的细胞和再生的细胞之间需要营养的支持,没有营养的支持,细胞的更新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生病!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衰老!在这个意义上,足量就是健康,就是年轻。全面的营养,足量的营养,唯一的来源就是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好吃,不是食物好吃,而是你觉得食物好吃。食物好吃,不是真正的好吃;觉得食物好吃,才是真正的好吃。我这样说,是为了告诉读者,深加工的食物可能好吃,但这种好吃只是一种口味,初加工的食物可能不好吃,你觉得好吃才是真正的好吃。其中的差异,就是胃口。胃口有了,什么都好吃。胃口没了,什么都不好吃。一样的吃,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什么都好吃,应该是胃口好的标准之二。
第三个标准是吃下去舒服。想吃,不一定吃下去就舒服。什么都好吃,也不一定吃下去都舒服。为什么要强调舒服?这是因为只有舒服才能证明你吃的没错。吃的舒服不等于吃下去舒服,吃下去舒服才是真正的吃的舒服。舒服是相对于不舒服而言。不舒服就是一种病态,可能是病,可能发展成病。这种例子太多了,可以说是随手拈来。我有一个同事每年秋天就感到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究其原因发现,原来这个同事有一个爱好,大热天喜欢喝冰镇啤酒。一身大汗,打开冰箱,一瓶冰啤酒咚咚下去,那叫一个爽。吃的舒服了,胃能舒服吗?还有一个老同学,食物反流有年头了,什么医院都去过,没有能治好的药方,我认为这是饮食问题。我也有这样的问题,我现在基本好了,因为我的食物结构调整好了。这个老同学一直不好,是不是饮食结构一直没有调整好呢?这是一定的。这个老同学也认为自己吃得很舒服,问题是吃下去不舒服,这吃的舒服是舒服吗?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适合的食物结构,问题是很难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结构。正是这个原因,绝大多数人吃的时候舒服,吃下去就不一定舒服了。去看西医,一定会给你一个病名。在这个意义上,不舒服就是病。去看中医,一定给你健脾开胃,不认为是吃的问题,而是脾胃问题。实际上,这只是饮食问题,饮食有节问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问题。吃下去舒服才是真正的舒服,是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吃得下没错,那是一定的,营养全依仗吃得下。但是,吃得下在程度上还是有差异,最好的吃得下应该是胃口好。想吃,什么都好吃,吃下去舒服,应该是胃口好的三个标准。达到这三个标准的,才是高质量的吃得下。达不到这三个标准的,这样的吃的下可能有点勉强,很可能演变为吃不下。所以,吃得下中有学问,改善可能要一辈子。可以庆幸的是,我不但吃得下,还是想吃,什么都好吃,吃下去很舒服。这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七年的养生就像唐玄奘西天取经,修成了正果。
胃口好,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想吃;第二个标准是什么都好吃;第三个标准是吃下去舒服。达到这三个标准,可以说明你的吃得下是高质量的吃得下。达不到这三个标准,只能说明你还得努力。我相信,吃得下是健康长寿的根本,胃口好的吃得下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