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的三要素
2022-11-04 06:47:08
标签: 失眠 心安 胃和 作劳 健康
湖光山色
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是本能养生的四大基石。吃得下是为了营养,拉的出是为了肠清,睡得着是为了充电,走得动是为了健体。一般来说,营养充足,肠中无屎,神清气爽,肌肉强健的人比较健康,活得更长。实际上,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能做到的,特别是完全能做到的真的是寥寥无几。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四大基石没有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其遵循木桶原理,显示的是短板效应。所以,每天都要做到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睡得着,每天需要睡过子时的七八个小时,最好是亥时睡,卯时起,可能更难。
睡眠问题的发生,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因素是习惯的因素,这和身体的状况无关。过去熬夜是因为看书,我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熬夜全是因为手机,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有这样经历的无数。人的习惯基本上是条件反射的结果,久而久之熬夜变成了失眠,上了年纪以后,这种失眠就变成了老年性失眠。另一个因素是健康的因素,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那么,身体出现什么状况会导致失眠呢?
第一,心中有事,静不下来。这是心理因素。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事。同样有事,为什么有的人不影响睡眠,有的人就会影响睡眠呢?这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我像我母亲,不管发生什么事,当然不是百分之一百,转身就会忘记。不管遭遇什么,就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我也一样睡得着。许多人不行,喜欢胡思乱想,直弄得心神不宁,这种情况下,怎么睡得着?长期睡不着的人很容易的抑郁症。所以,静心很重要!所谓的静养,就是养心,养心的要义就是静心。这就是养生先养心的根本之根本。把心静下来好处很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睡得着。至于如何把心静下来,这和每个人的修养有关。修养好的,什么都能放下,放下了就没事。修养不好的,什么都放不下,斤斤计较,越计较事越多。这样的结果,就是修养好的睡得着,修养不好的睡不着。修养是一种文化,文化有高低,修养也有高低。为什么那么多人睡不着?想想就明白了。
第二,胃中不和,难以入眠。这是五脏问题。睡觉就是让五脏休息。五脏的工作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当其从的是脾胃,吃下去的食物,先到胃里,由脾脏分解,上输心肺,下送肝肾,脾脏的工作强度直接影响到心肺和肝肾的工作强度。也就是说,脾胃不能好好休息,心肺和肝肾也无法休息。这就是胃中不和,难以入眠的根本原因。我为什么简约晚餐?就是为了减轻脾胃的负担。为脾胃减轻负担,就是为心肺减轻负担,也就是为肝肾减轻负担。负担少了,五脏就能好好休息,五脏好好休息了,人就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我的简约晚餐重点是两个:一个是少吃。这是量的概念。我倾向于怎么少都行,也不反对不吃,这要看你是不是饿;另一个是不吃肉。这是质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消化,一定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我选择了上海人的早餐样式。老上海人的早餐一般是泡饭酱菜,这是生活条件,我把泡饭酱菜放在晚上吃,不是生活条件,而是适合我的消化能力。我常有泛酸的倾向,泡饭是向下的,吃了舒服,酱菜也是向下的,吃了更舒服。不吃肉,不是在说吃肉,而是在说难以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晚餐的食物能够在三小时内消化掉为最好。这是因为养生有这样的要求,睡前三小时不要再进食了。这样的话,就有三忌的说法:第一忌晚餐太丰富;第二忌晚餐后吃零食;第三忌吃夜宵。这三忌都是为了胃和,为了让你睡个好觉。
第三,身无倦意,脑无睡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作是劳作,是产生疲倦的主要来源。息是睡觉,是消除疲倦的主要方法。产生疲劳,消除疲劳,每天重复,周而复始,这就是新陈代谢,这就是健康来源。过去愚昧,这可能不是问题。现在文明了,这就成了问题。这个问题,退休前不太明显,因为还有过劳死,退休后这个问题凸显,因为出现了老年性失眠。老年性失眠可能和劳作不够有关,没有了疲劳感,也就没有了睡觉的需求。这一点,是我带宝宝以后才醒悟的,因为带宝宝以后,我的睡眠更好了。一样的心中无事,一样的胃中无食,为什么我的睡眠变得更好了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带宝宝以后太吃力了,这种吃力不是靠体力就能解决,还得靠毅力的支撑。这有点像劳其筋骨,身体上的这种疲劳不会导致疾病,只会让你睡得更死。这个觉悟,在日行万步中已经有所察觉,带宝宝以后这个觉悟变得十分清晰。应该说,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运动锻炼的认识,这是保证健康的另一半。健康来源于一半的饮食起居,一半的运动锻炼,这是不能缺少的任何一半,缺一不可,合起来就是养生的圆满。
以上三条,实际上就是睡眠的三要素。你想睡一个好觉,第一是心安,第二是胃和,第三是体乏。这三个要素,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养生的心得。要觉悟到不太容易,可能需要一辈子。要恢复也不很容易,可能需要每一天的坚持。要取得成效更不容易,那是需要养生理念的支撑。做到了这三点,不需要吃药也能解决失眠问题,但需要大脑的支持。许多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你想不想解决,身体想解决,大脑是不是愿意解决?大脑一定会愿意解决的,但是不一定是现在,到底是什么时候,这要看你的大脑什么时候醒悟。我是醒悟的早的,也用了十七年。醒悟的晚的,也需要十七年,来得及吗?所以,养生需要趁早,越早越好。
我恢复了吃得下,我也恢复了拉的出,我恢复了睡得着,也就恢复了走得动。这是本能养生的四大基石,缺一不可。十七年的养生就是为了四大基石的修复,是不是很值得呢?过去的十年已经证明确实很值得,以后的十年一定会更加的证明很值得。这是因为养生的效应是一种滞后的效应,当效应出现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不能完全修复了。所以,我要把我的心得写下来,让更多的人早一点觉悟。
改善睡眠的三要素
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是本能养生的四大基石。吃得下是为了营养,拉的出是为了肠清,睡得着是为了充电,走得动是为了健体。一般来说,营养充足,肠中无屎,神清气爽,肌肉强健的人比较健康,活得更长。实际上,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能做到的,特别是完全能做到的真的是寥寥无几。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四大基石没有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其遵循木桶原理,显示的是短板效应。所以,每天都要做到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睡得着,每天需要睡过子时的七八个小时,最好是亥时睡,卯时起,可能更难。
睡眠问题的发生,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因素是习惯的因素,这和身体的状况无关。过去熬夜是因为看书,我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熬夜全是因为手机,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有这样经历的无数。人的习惯基本上是条件反射的结果,久而久之熬夜变成了失眠,上了年纪以后,这种失眠就变成了老年性失眠。另一个因素是健康的因素,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那么,身体出现什么状况会导致失眠呢?
第一,心中有事,静不下来。这是心理因素。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事。同样有事,为什么有的人不影响睡眠,有的人就会影响睡眠呢?这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我像我母亲,不管发生什么事,当然不是百分之一百,转身就会忘记。不管遭遇什么,就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我也一样睡得着。许多人不行,喜欢胡思乱想,直弄得心神不宁,这种情况下,怎么睡得着?长期睡不着的人很容易的抑郁症。所以,静心很重要!所谓的静养,就是养心,养心的要义就是静心。这就是养生先养心的根本之根本。把心静下来好处很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睡得着。至于如何把心静下来,这和每个人的修养有关。修养好的,什么都能放下,放下了就没事。修养不好的,什么都放不下,斤斤计较,越计较事越多。这样的结果,就是修养好的睡得着,修养不好的睡不着。修养是一种文化,文化有高低,修养也有高低。为什么那么多人睡不着?想想就明白了。
第二,胃中不和,难以入眠。这是五脏问题。睡觉就是让五脏休息。五脏的工作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当其从的是脾胃,吃下去的食物,先到胃里,由脾脏分解,上输心肺,下送肝肾,脾脏的工作强度直接影响到心肺和肝肾的工作强度。也就是说,脾胃不能好好休息,心肺和肝肾也无法休息。这就是胃中不和,难以入眠的根本原因。我为什么简约晚餐?就是为了减轻脾胃的负担。为脾胃减轻负担,就是为心肺减轻负担,也就是为肝肾减轻负担。负担少了,五脏就能好好休息,五脏好好休息了,人就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我的简约晚餐重点是两个:一个是少吃。这是量的概念。我倾向于怎么少都行,也不反对不吃,这要看你是不是饿;另一个是不吃肉。这是质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消化,一定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我选择了上海人的早餐样式。老上海人的早餐一般是泡饭酱菜,这是生活条件,我把泡饭酱菜放在晚上吃,不是生活条件,而是适合我的消化能力。我常有泛酸的倾向,泡饭是向下的,吃了舒服,酱菜也是向下的,吃了更舒服。不吃肉,不是在说吃肉,而是在说难以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晚餐的食物能够在三小时内消化掉为最好。这是因为养生有这样的要求,睡前三小时不要再进食了。这样的话,就有三忌的说法:第一忌晚餐太丰富;第二忌晚餐后吃零食;第三忌吃夜宵。这三忌都是为了胃和,为了让你睡个好觉。
第三,身无倦意,脑无睡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作是劳作,是产生疲倦的主要来源。息是睡觉,是消除疲倦的主要方法。产生疲劳,消除疲劳,每天重复,周而复始,这就是新陈代谢,这就是健康来源。过去愚昧,这可能不是问题。现在文明了,这就成了问题。这个问题,退休前不太明显,因为还有过劳死,退休后这个问题凸显,因为出现了老年性失眠。老年性失眠可能和劳作不够有关,没有了疲劳感,也就没有了睡觉的需求。这一点,是我带宝宝以后才醒悟的,因为带宝宝以后,我的睡眠更好了。一样的心中无事,一样的胃中无食,为什么我的睡眠变得更好了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带宝宝以后太吃力了,这种吃力不是靠体力就能解决,还得靠毅力的支撑。这有点像劳其筋骨,身体上的这种疲劳不会导致疾病,只会让你睡得更死。这个觉悟,在日行万步中已经有所察觉,带宝宝以后这个觉悟变得十分清晰。应该说,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运动锻炼的认识,这是保证健康的另一半。健康来源于一半的饮食起居,一半的运动锻炼,这是不能缺少的任何一半,缺一不可,合起来就是养生的圆满。
以上三条,实际上就是睡眠的三要素。你想睡一个好觉,第一是心安,第二是胃和,第三是体乏。这三个要素,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养生的心得。要觉悟到不太容易,可能需要一辈子。要恢复也不很容易,可能需要每一天的坚持。要取得成效更不容易,那是需要养生理念的支撑。做到了这三点,不需要吃药也能解决失眠问题,但需要大脑的支持。许多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你想不想解决,身体想解决,大脑是不是愿意解决?大脑一定会愿意解决的,但是不一定是现在,到底是什么时候,这要看你的大脑什么时候醒悟。我是醒悟的早的,也用了十七年。醒悟的晚的,也需要十七年,来得及吗?所以,养生需要趁早,越早越好。
我恢复了吃得下,我也恢复了拉的出,我恢复了睡得着,也就恢复了走得动。这是本能养生的四大基石,缺一不可。十七年的养生就是为了四大基石的修复,是不是很值得呢?过去的十年已经证明确实很值得,以后的十年一定会更加的证明很值得。这是因为养生的效应是一种滞后的效应,当效应出现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不能完全修复了。所以,我要把我的心得写下来,让更多的人早一点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