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了翁、陈正汇、河南鄄城、黄经臣和《水浒传》《金瓶梅》
- 《金瓶梅词话》六十五回【温秀才道:名陈正汇者,乃谏垣陈了翁先生乃郎,本贯河南鄄城县人,十八岁科举,中壬辰进士。今任本处提学副使,极有学问。西门庆道:他今年才二十四岁。】
-
《金瓶梅词话》看似平平淡淡的这一句,仔细考较却十分复杂。牵扯出一些列纠缠不清的问题。
陈了翁即陈瓘,在百廿回《水浒全书》中,征田虎故事里也出现了这个人物。其回目为:
九十七回 陈瓘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瓘宋江同奏捷
《水浒全书》写陈瓘因为为宋江征讨田虎辩驳,上疏弹劾蔡京、童贯、高俅,被高俅参了《尊尧录》讪上之罪,后来宿太尉为宋江和陈瓘辩驳,陈瓘反升官为安抚。其中《尊尧录》一事见于宋史记载。
- 陈瓘(1057年-1124年),字莹中,号了翁、【了斋】、了堂,又号华严居士。南剑州沙县人城西劝忠坊人,北宋官员。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与陈师锡被称“二陈”,同斥蔡京、蔡卞、章惇、安惇等。虽为之忌恨,然其人品无不为之折服。因之坎坷,遭遇尤惨。四十二年间,调任凡二十三次,经八省历十九州县。钦宗即位,平反昭雪。其精神与岳飞、文天祥同辉,共祀于南通文庙、狼山准提庵及如皋定慧寺等处。著有《了斋集》、《了斋易说》、《尊尧集》、《论六书》等。《大明一统志》(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中有【自号了翁】记载。

- 【田虎故事和陈瓘】
首先,田虎故事是虚构的,《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是時筵會已散,各人統率強人,略州劍縣,放火殺人,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去誥惠,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後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河北】、【三路之寇】可能是村学究演义出田虎故事的关键词。
天都外臣(汪道昆)在其序中讲:【嘉靖时,郭武定重刻其书,削去致语,独存本传。余犹及见《灯花婆婆》数种,极其蒜酪。余皆散佚,既已可恨。自此版者渐多,复为村学究所损益。盖损其科诨形容之妙而益以淮西、河北二事。赭豹之文,而画蛇之足,岂非此书之再厄乎!】。据此推测,郭勋本之后,插有田虎王庆故事的村学究增损本才出现。而将陈瓘附会到田虎故事上则是更后的事情。《金瓶梅词话》改编自《水浒传》,它所依据的《水浒》版本不得而知,但至少应早于天都外臣序(石渠阁修补)本。那么,《金瓶梅》和百廿《水浒》中的陈瓘是否有直接联系?还是明代土木堡之变后,在反思学宋史运动中把陈瓘名气抬高,因此百廿《水》和《金》两位者不约而同采用了陈瓘这个人物?《金瓶梅》和百廿《水浒》增插田虎故事的时代大致相同?陈瓘又是如何与水浒传扯上关系的?不得而知。
宋李心传撰《旧闻证误》卷三 “按国史, 宣和二年方腊反时, 陈忠肃在南康, 有飞语云其子壻为贼所得,欲以为相。 诏移楚州居住, 命守臣察之。”
这条【蜚语谣传】的记载也许给增插田虎故事的村学究又一个关键提示。
-
【河南鄄城】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鄄城历史上属于山东。却在明朝黄河泛滥其间。曾经一度把鄄城县治迁到了与鄄城黄河相隔的河南濮洲。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故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这一条记载有待核实)。这里与《金瓶梅》中苗天秀遇害【陕弯】也不远。

- 【陈正汇】为陈瓘之子。宋史【陈瓘传】有明确记载。
从以上这些分析再看《金瓶梅》中的【陈了翁】就会发现,作者把其籍贯由福建沙县改为河南鄄城。其动机不得而知。也许和二十九回【浙江仙游】三十六回【滁州匡庐】一样,都是山南海北互换,为了隐姓埋名,不让读者勿对号入座的障眼法。
-
另外《金瓶梅词话》中写宦官【黄经臣】:【朱勔、黄经臣,督理神运忠勤可嘉。勔加太傅兼太子太傅,经臣加殿前都太尉,提督御前人船,各荫一子为金吾卫正千户。】【黄经臣】历史上也是与陈瓘父子相关的人物。宋史记载,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却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