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苏州6月15日入梅,这也意味着一年一季持续阴雨、闷热潮湿的日子又来了。老天似乎还非要给黄梅天的闪亮登场搞个隆重的仪式,入梅两日,迎接我们的是接连两天的大到暴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虽说贺铸的《青玉案》中寥寥几笔,就把夏初的连阴雨给写活了,但显然,梅雨季给生活、心情带来的影响,并非也是这么诗情画意的。
16日照着生物钟依旧早早入睡,不料被17日凌晨的一声震耳响雷从梦境拉回现实。窗外风雨交加,人也跟着翻来覆去不能安稳。往往我思想开始活跃的时候,也意味着和回笼觉彻底拜拜了。起来做点什么?突然想到了暖调蓝的鱼翅黄金糕,说干就干。
黄金糕本名蜂窝糕,发源于南洋,是娘惹糕的一种。此糕的重要原材料就是南洋木薯,成品象蜂窝状所以叫蜂窝糕,切片后呈鱼翅丝状又叫鱼翅糕。做的好的黄金糕正面可以看到细密的蜂窝孔,切片面则是细如鱼翅丝状,整块糕呈金黄色,口感柔韧,有蜂蜜和椰香,这也是在百糕之中被称作黄金糕的原因。
暖调蓝的那块糕基本上成了,所以叫鱼翅黄金糕实至名归,我做的显然与鱼翅相差甚远,不敢贪图美称。近来环境调查组的研究表明屡屡在鲨鱼鱼翅汤中检测出高浓度的水银,而看新闻报道鲨鱼屠宰的图片也是触目惊心。这损鱼不利己、只是养肥了不法商贩的鱼翅情结,也可以消停下了。
原料:木薯淀粉162克,小麦淀粉13克,蛋液125克,椰浆粉50克,清水150克,细砂糖75克,即溶干酵母3.8克,盐1.3克,无盐黄油12.5克,自制香草精一小勺。
配方基本与原版无异,我只是因为想一口气用完一袋椰浆粉乘了个系数而已。

做法并不复杂,但轻敌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椰浆粉溶于水中,加入融化的黄油拌匀,依次加入酵母、淀粉,搅拌成均匀的粉浆。

蛋液加盐糖,打发至浓稠,我的理解是比海绵蛋糕稍欠一点的状态。加入香草精拌匀后,倒入粉浆中混合。

将制作好的粉浆盖上保鲜膜,于温暖处发酵约90分钟,期间搅拌个四五次,防止结块。完成后将粉浆倒入模具中,完成二次发酵。此时粉浆表面会布满细密的泡沫。
烤箱预热190摄氏度,烘烤30分钟,可盖锡纸防止上色过深。

出炉后稍放凉,即可脱模。

其实在二次发酵结束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次的黄金糕做出来会有问题。先前看暖调蓝的提点,指明发酵一定要到位,所以我预留了足够的时间用来发酵。后发是在发酵箱完成的,35摄氏度一个半小时,连同初发,一共三个小时。但粉浆不涨反有变矮的现象,那是打发的蛋液消泡了的缘故。按理说,即溶酵母不至于如此不作为。在有了继续等下去也于结果无益的认知后,我就大无畏的将粉浆送进烤箱了。

清晰可见,底部鱼翅丝状依稀可见,上半部分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刚脱模的黄金糕非常柔软,很难切平整。冰箱冷藏数小时后,情况大有改善。
趁热尝了一片,还不错,闭着眼睛吃,就是广式餐厅里黄金糕的口感和味道。可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有错误得承认得分析得改进不是?
中午回家,煎了几块,我和妈妈吃的满意。看情况,又要同这糕斗上一阵子了。


写这一篇之前,又仔细在网络上学习了下,步骤上的差异也存在。
1、椰浆粉与清水加热搅拌,加入黄油至融化,放置微热。
2、酵母与适量温水搅匀后,与椰浆混合。
3、第一次发酵的温度高于我所设置的28摄氏度,且发酵时间更长。
或许我的这次失败,是因为上头罗列的三种情况之一或者皆有,也可能一毛钱关系没有。理论分析够了,还是要靠实践来验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