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刚入烘焙大坑的同学,都会无所畏惧的选择做回蛋挞,有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也许做出来的成品不算好,也或许过段时间再看,才发现当初的成品是那么惨不忍睹。可是在烘焙之初,这次蛋挞是必不可少的经历,我当然也不例外。
找好久终于找到了我的第一次蛋挞,在接触烘焙两个月后做的,回头看来的确是会让人微微脸红的蛋挞。
有了这次的不成功,开酥在我脑子里算是烙上了难于上青天的印记,久久不愿再触碰。
所以更要感谢自由姐,让我对制作酥皮点心重拾兴趣和信心。
说来,我买了无数烘焙书,却独独不爱选择名博的书。很多时候,在淘宝挑选港台版烘焙书籍的时候,但凡看到作者是以博客出名,哪怕再有人气,我也会回避。总觉得,他们不是专业出身,没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和系统训练,自身也靠摸索学习前进,无法教会我更多。
然而,例外总会存在,这回《跟爱和自由一起做面包》刚出版,立刻就买了。原因无他,只是想好好跟着自由姐练习开酥技艺,因为早已折服于她对面包制作的那份热爱和执着。
最近气温升高,原以为又错过了可颂季,正觉得有些遗憾。没想到这几天,温度骤降,真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啊。找了个周末的清晨,定定心心来开酥。
之前做过串烤培根可颂,这回还与培根有关。实在因为酥皮点心热量太高,必须做之前就想好消灭的对象,所以只能按照对象口味来了。男同志嘛,有肉就是王道。好吧,试试自由姐书里的那款培根可颂。
培根可颂(学习自《跟爱和自由一起做面包》P159)
原料:面团:高粉300克、低粉100克、速溶干酵母6克、细砂糖40克、盐8克、奶粉12克、水240克、黄油40克
裹入油:动物片黄240克
馅料:培根
表面:蛋液、蛋黄酱
粉我直接用了金龙鱼的澳大利亚麦心粉400克,片黄就用的安佳。都说安佳片黄不好,做酥皮容易漏油,但我几次试验下来都觉得至少操作起来不比歌文的差。
做法,自由姐的书和博客都写的非常详细了,步骤说明也事无巨细的一一交代。
面团搅拌至完全阶段,进冰箱冷冻半小时。同时,将片黄取出,擀成正方形。
面团擀至片黄的两倍大,包裹起来。两次三折后,冰箱冷藏一小时,再次三折后,继续冷藏一小时。
取出将面团擀至4毫米厚,修去侧边后,切成20厘米*10厘米的长方形。
面团中间放一片培根,在一侧涂上蛋液。
将面团对折,压紧封口处。用利刀均匀的切上11刀,封口处不要切断。
将面团弯成半圆形,排在烤盘上,进行最后发酵,温度以不高于28摄氏度为宜。
发酵完成后,表面刷蛋液,挤上2条蛋黄酱。
边角料我切成了小丁,和黄砂糖、蔓越莓干及杏仁片拌匀,松松的撒在纸膜里。
这是整形过后的。
这是后发完成后装饰过了的,看侧面,层次不错。
烤箱预热200摄氏度,至面团完全膨胀后,转180摄氏度,烤到表面金黄。我同自由姐一样,整个过程用了15分钟,我是在5分钟后转180度的。
不得不说,这回成品我做相当满意,除了面团依旧有部分没有擀到4毫米的厚度,导致本该做9个面包的量变成了7个外,别的都很好。
最让人开心的一点,是整个烤制过程中,面团几乎没有渗油,这对我来说,算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了。回想起来,我觉得得益于自由姐反复强调的那句,开酥的时候,面团的柔软度要与片黄的相一致。只有前面的步骤一丝不苟的做好了,结局才有希望好。
正过来拍,反过来拍。早晨四点就起来做了,其实觉得有些累。但是在面包出炉的那刻,所有的疲惫都消失殚尽了,带给我的只有兴奋和喜悦。
爸爸说下面这个是不是没发好。我说恰恰相反,因为面团的厚度擀得合适,所以应该是最美貌的一个啊。
掰开一个,自己尝了两段,爸爸尝了两段,妈妈也尝了两段。松脆可口咸香,大家都很喜欢。
打包了两个,骗回一杯巴黎贝甜的手工酸奶,不知道是赚是赔。
吃客倒算是专业,先吃了巴黎贝甜的面包,再吃我的,咬第一口就说我做的好吃太多了。无论真情还是假意,我都当补药吃进去了

最后再来一张,胖乎乎的是不是好可爱?层次也很不错。
对了,那个边角料,出炉我就掰着吃了,等想起拍照,就剩小半个了。蔓越莓、黄糖、杏仁片、可颂粒的结合相当不错,只是顾着大头,小烤箱里的这个就烤过了些。好在本来就是一层层的,拨开上层焦的,不影响下头的美味。
今天摄入的卡路里算是超了个彻底,原因无他,因为我还烤了那个想做了很久很久的褐色黄油巧克力奇普饼干,出色德州姐之手,另一位我喜欢的博主。这个饼干的热量,你们都懂的。当然,这也真的是非常值得一做,然后再做、三做、屡做的好方子。
为了这两样,我拒绝了某人盛情邀约说请我吃布歌东京新出的流苏卷,可见魅力无法抵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