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往事(103)《通惠河》
(2018-01-19 11:17:18)京东往事(103)《通惠河》
为了编好班刊让她的文化味道更浓,老师不知道找了什么途径,应该是一位不太知名的书法家给我们写下了“通惠河”三个大字,然后又刻成了大大的印章,这样我们像卷子纸一样的班刊也跟人民日报一样每张都有大大的红色标题,当然这不是印出来的而是我们一张张盖上去的。现在还真挺怀念这些东西的,可是大家都没有保留意识,估计只有谢老师手里还存着几张。
出了班刊,谢老师又开始了年级学生自编小报的评选。这就要求都是自己的东西了,为了出好这张小报,我煞费苦心地起名《萤火虫》,然后又是美图又是花边,再加上写好文章,着实费力不少,好在得了一等奖,不过这次一等奖的获奖者有好几个呢!
谢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很好,除了《通惠河》外,我们班还每月出一期作文集,绝大多数的时候我的作文都会有一篇选进去,也有没被选上的时候。当时我们班文笔最好的是郭永芳同学,她是一个河北在京借读的孩子,谢老师还专门给郭永芳出过个人专辑呢!只是她转走以后,我们几十年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
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初一初二除了有团队的知识竞赛外还有个人的知识竞赛,竞赛还分为语文和数学,全年级一等奖只有两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十名。对于参加数学竞赛我对拿一等奖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是数学课代表,相比书本知识我的课外知识也很丰富,每次都早早地打听一等奖是什么奖品,数学老师也总是观察到我喜欢什么然后对号入位,还好两次我都没有失望。对于语文竞赛我的自信心就不是很强,初一的时候看到自己排在三等奖里心里既有窃喜也有不甘,到了初二的时候我终于蹦到了二等奖的行列。每次竞赛后,好朋友艳萍就会跟妈妈讲,每次去她家,阿姨总是当着她的面夸奖我的数学和语文竞赛,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艳萍作为英语课代表成绩在班里是第一,我和她在这一科上成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过女孩子学理科还是有弱势,我的立体思维能力弱,数学和物理成绩就开始下滑,高等数学简直一窍不通。本来无机化学还不错,但到了有机化学就费劲了,属于老师一讲就会,不讲就不会的范畴。
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当年所学的阿尔法、贝塔之类的用不着,倒是谢老师当年让我们出个班刊和小报,背诵诗词成为我们个人能力素养的具体外化,让我有机会在工作中扬长避短。真得感谢这些不为功利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