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往事(97)流行音乐
(2017-12-19 16:04:54)京东往事(97)流行音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的政策宽松了,街上开始流行蛤蟆镜、喇叭裤,男人也有烫发的,家里有钱有关系的青年人专门在手上拎着一个单卡收录机(我们称为“大板砖”)从街上招摇地走来走去,引得很多年轻人投入无比羡慕的目光。在大人的教导下,我知道他们听的“甜蜜蜜”等歌曲是靡靡之音,其着装打扮更是流里流气不像好人。也许这就是我对流行最初的印记。
后来又出现了双卡的台式录音机,很多同学用它来学习英语,不过这是幌子,大人不在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它偷听流行歌曲。当时录音磁带里特别流行的是《黄土高坡》、《便衣警察》《军港之夜》等,港台的音乐有《我的中国心》《兰花草》《两只老虎》《踏浪》《外婆的澎湖湾》等,我觉得校园民谣《童年》唱出了我的心声。当年可能因为我住在学校一周才回家一次,母亲就总哼唱《妈妈的吻》。
不过我们似乎艺术天分并不明显,唱歌最好的还是父亲,一直作为京剧票友的父亲也经常唱起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插曲《生活是一团麻》,尤其是在父母吵架以后,这首歌就更唱出了他的心声。
自打费翔的《故乡的云》和《一把火》之后,敲开了我们少女般情窦初开的胸怀,同宿舍的刘静妹妹疯狂地迷上了他。当年费翔在工人体育馆开演唱会,一张门票需要180元钱,这比当时人们的月工资都要高很多,可刘静妈妈还是满足了女儿的愿望。
当年一盘流行音乐的磁带需要四五块钱,为了追求流行音乐的快感,我们经常去买空白磁带,一盘大约两块五到三块五之间,质量最好的当属日本产的TDK磁带,有的时候为了发挥磁带的最大效益,我们经常在倒带以后还要用手插入中间的孔隙卷上几圈。谁家要是买了流行音乐的磁带,我们就用空白带和双卡录音机自行录制,往往录得内容要比买来的磁带多很多。因为经常倒带、录带,我们还学会了自主清洗磁头,用以保护收录机。
我家有一台同时代的落地式单卡录音机。它与之不同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超大的音箱并配套一个麦克风,夏天的傍晚,父亲会把这台录音机搬到院子里,我们在家就和着音乐开始卡拉ok起来,最初还会引得路人和街坊围观呢。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收录机逐渐被walkman取代,和收录机不一样的是磁带换成了光盘。后来又被mp3\mp4\mp5取代,现在更是一个小小的优盘就能换取更大的信息量。唱歌的地点也从教室、家庭、个人哼唱变成了KTV,专业设备更满足了人们对音乐的享受。
如今,看到我曾经喜欢的歌手变成了一个个老头,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小虎队哪儿去啦?赵传的小小鸟飞了吗?学友的吻别,张雨生的大海,郑智化的水手都曾经是我挚爱嘶吼的曲目,可如今只要一听这些歌曲,就被女儿嘲笑太老了~ 差的是好几代人。
以前自己唱歌就业余,现在音准和音色就更差了,然而还是喜欢唱歌。不过我只和熟人一起享受K歌的过程,有些朋友的经典曲目都记在我的心里。半醉半醒之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