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二泉之境胜在哪?

(2024-02-12 13:15:35)
无锡: 二泉之境胜在哪?
轻尝慢品

无锡:二泉之境胜在哪?


    又一个周末, 再次造访无锡惠山古镇, 信步走到“天下第二泉”景区。

    我的故乡有号称“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 无锡有名实相当的“天下第二泉”。中泠泉原是江泉, 它位处扬子江段, 这一段后来逐步长成陆地, 江泉成了陆泉,水量逐年减少,现在只能将自来水注入泉池, 维持一个假象。无锡惠山泉,也因为周边建设过多改变了水系结构,现在已经干枯。如今的天下第二泉流出来的只是景观水,水源来自山下的映山湖。

    名存实亡了的泉, 依托着山气、园林、茶香、书香袅袅婷婷地站在那里。茶是天地造化之精华,而水是精华得以出窍的灵魂。茶无论是煮还是泡,都要用好水。从水源上看,茶圣陆羽认为: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最次。无论是茶圣陆羽, 还是皇帝老儿乾隆, 都是通过品茶, 来给泉水定级和评职称的。显然, 茶圣定泉水级别的权威性超过任何人包括皇帝。天下第一泉, 除了镇江的, 大约还有好多处, 如北京的玉泉、济南的趵突泉, 江西庐山的谷帘泉等。茶圣评定的第一泉是庐山的谷帘泉, 镇江的第一泉是陆羽同时代的另一个名士刘伯刍圈点的, 由于权威性不够, 只能算事地方粮票或自评的职称。而无锡第二泉, 是茶圣评定的, 就是科学院或教育部评的职称了, 风头超过那些第一泉。无锡人偷着乐, 任由人们去争那些个伪第一,  反正第二的名份没人争抢,  自己稳笃笃地坐着第二把交椅。

     这把交椅的椅背是惠山,  椅的两侧扶手是陆子祠和万卷楼。


   
无锡:二泉之境胜在哪?

    “天下第二泉”几个字为元书画大家赵孟頫所题,  陆子祠、万卷楼紧邻第二泉。

    陆羽并非无锡人, 他初到江南便和无锡县尉皇甫冉相交相知, 曾游览惠山、住惠山寺。他眷恋无锡山水, 曾多次考察无锡、宜兴的茶园和山泉, 在《茶经》中论述煮茶用水时, 将惠山泉水品评为天下第二。无锡的 “天下第二泉” 因陆羽得名,  故这泉又名“陆子泉”。后人在此泉附近建陆子祠, 供陆羽像, 以示无锡人民对茶圣的尊敬和纪念。现在走进陆子祠,  就像走进一个大茶馆,  廊檐、庭院满是茶桌和茶客,  这是陆羽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也是人们纪念陆羽的最好方式。


   
无锡:二泉之境胜在哪?

除了寻常茶事, 惠山茶会也是无锡人的盛会。文徵明创作的《惠山茶会图》就是证明。

    明朝时, 文徵明曾和好友蔡羽、王宠、王守、汤珍等人结伴游览惠山, 在天下第二泉的泉亭下“注泉于鼎,三沸而啜”。青绿重彩的画作中,山石层叠、松柏掩映,画中人, 或坐于泉亭之中品茶,或于亭外列鼎煮茶,或在山径中信步悠游。竹炉煮茶是惠山茶会中独具特色的茶具, 竹炉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圆下方,上为炭炉,内以泥作壁,外包竹丝编织;下为方形火灶,开长方形风口,边框以竹作架,并以宽细竹丝编织六角篾纹包裹, 竹炉做工精巧细致, 是江南能工巧匠的杰作。下图所示:

 

    
无锡:二泉之境胜在哪?

    而在天下第二泉题碑的右侧,有依山而建的“万卷楼”。这座楼是无锡地区为数不多的藏书楼,楼主尤袤当年无意仕途,想归隐林下。他选择在第二泉一侧建楼, 在这幢楼里,终日以惠山泉煮茗,抄书不倦,积至三万卷,藏于此楼。万卷楼是建在尤文简公祠旧址上的,这个“尤文简公”,就是尤袤,是个南宋名臣和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原来的万卷楼已毁于战火,  如今的万卷楼是仿旧楼重建的。现一部分作茶室,一部分陈列尤袤事迹和藏书。

    “万卷楼”其楼共有三进, 从前一进到后一进之间都要拾级而上, 如同扬州个园少爷读书楼的形制, 寓意是书山有路勤为径。最后一进楼外有一个大庭院, 这里就是一个露天茶馆。过去用二泉水, 如今用农夫山泉泡一杯香茗,那茶或是杭州碧螺春,或是太湖翠竹,……茶客们无论是三三两两啜茶, 谈古论今,还是独自一人品茗读书,  都是很惬意的。

    在第二泉的的不远处, 还有建于1516年的二泉书院。那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 无锡人邵宝辞官后的讲学之所。如今虽已听不见朗朗书声, 但60余方的碑刻, 在和二泉、陆子祠、万卷楼为伴。

   泉台、祠堂、书楼、书院幕天席山,  泉、茶、书, 相依相伴, 它们相互辉映出的人间胜境, 招揽着天下客, 也是本地人休闲会客的好去处。得半日之闲, 坐几站地铁, 来此看看景, 喝喝茶不定还会有意外的邂逅。

    我在这处胜境兜游时, 就遇到了一拨人。听口音, 其中一人是无锡人, 听说辞当是文化人, 他在向身旁的客人朋友进行导览。谈到苏东坡“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诗句时, 又谈到东坡与无锡、常州、宜兴的缘分, 我也凑上去谈了几句。那一拨人中的其中一人, 听我口音和所谈, 问起了我的来路。问答之间,  竟然发现我们两人还是校友, 我高他两届。这样谈话又深入了下去, 他还介绍我读《苏东坡新传》(李一冰著)。回去后, 我还真买了这本书来读, 一读还真喜欢上了, 并决定开启新一轮的东坡传记阅读, 将几个版本的传记参照着读。那是后话了, 这后话拜二泉胜境所赐。

     二泉胜境不在于泉水是否还汩汩, 在于茶香、书香缭缭绕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