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1)
(2012-05-18 11:40:03)
标签:
转载 |
太极图
黑多于白 1、修改黑的部分、擦掉
2、扩展白的部分
一般结论:
1 用太极图的阴阳代表心理问题发生与否,提示我们一个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系统观。人的心理和行为永远处在发生与不发生的互动结果中,总是反正并存、相对存在。
2 改变黑大,白小的方向之一是针对黑的方向努力,探讨问题本身的结构、原因,针对原因寻找解决方式。——心理咨询的因果观
3 改变黑大,白小的方向之二是针对白的方向努力,探讨问题不出现时的状态和资源,寻找解决方法。(问题不发生的时候人的基本状态)
传统咨询思维可能出现的困境
求助者:女儿每天头痛,医院也检查不出问题,已经有半个月没上学了,已经高二了,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开始用倾听、问理及各种技术促进求助者自我探索、自我了解——发现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若干次咨询后……
求助者:我已经知道原因了。不过还是说头痛,不想上学,那现在我该怎么办?
此时,心理咨询可能陷入困境。
(离婚,丈夫来看女儿后,女儿开始头痛,胃痛,腿抽搐……)
结论
传统咨询市委的一般规律:
l
l
l
l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由此运应而生。
(直线型因果论的思维)
(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即使找到原因,也不一定能解决。
原因很复杂且循环性的,特别是长期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
家庭短期咨询中心
SFBT的基本精神
一、
二、
三、
1.
2.
3.
4.
(1
求助者,由母亲介绍,非标准求助者。孩子并不觉得自己需要解决。澄清:我非她母亲的代言人,她自己是否愿意……
(1 最关键部分就是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的求助者同盟的关系)
(2
阻抗的学习----传统的认为
(3
立即性技术,即时反馈
(4 不离不弃的态度)
四、
五、
六、
七、
八、
e.g. 寻找例外经验的录音案例
(4
如强迫症
(7
改变问题的解决,绝对不是一个全有或则全无的改变
(义务咨询,求助者同意都可以录音)
(8
白的方向出发,正向思考,实现的技术是寻求例外经验,解决就在其中
案例录音分享 ---- 寻找例外经验
(台湾 萧文)
脱离生气的情绪状态 (彼此都是受害者)
“听起来你对对方都有不满的情绪,可是我在想在你们结婚前你们一定都有讨好对方的经验吧,你们说说看之前你们是怎么讨好你-太太-丈夫”
“那你喜欢你做那些事情的时候对方的反应吗”
……
(寻找例外的基本架构)
1 问题不发生的时候 求助者自己的状态情绪感觉
当时你做了什么?行为,看法,感受
问题不发生的时候,是怎么看待的
2 跳出情绪现场 ―——换个角度―――使得情绪被外在化了
寻找生命中的闪光点 ――例外架构 ——往后看
九、正向思考的现实方式之二——使用假设解决技术(后设认知)重新建构求助者的问题,引发改变。检点在求助者想要什么,而不在不需要什么。
(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你到底想要什么?”)
后设认知 —— 向未来看 -假设解决
帮助想象未来问题得以解决的时候,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做了什么?有了什么不同的行为……
(郭丽安 台湾)
案例录音 妇女 丈夫外遇,想要离家出走解决
“我想对你来说离家出走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要先决定这个方法,我们来看看假如你离家出走,你丈夫的感受会是?”
“如果你离家出走了,你先生带个女人回家,虽然之前不会做,但是你已经不在家了,你想他们会做什么?”
放松想象有一天问题得以解决,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发掘求助者解决问题正向的动力,解决的途径和方案
例外技术,假设技术 ―――― 每一次咨询就是一个完整的咨询过程 不去限定和设计具体的
咨询的改变绝对不是发生在咨询设计中
咨询的间隔 咨询后 不会去做确定性约定 如 “什么时候再来 下来来的时候按我们今天讨论的试试看……”
目前困境急于改变 —— 用焦点解决思维-技术
问题缓解 行动改变
自我成长――分析技术
方法、技术永远是第二类的。 关键的是道的层面 什么咨询的思维
咨询师不是工匠 是练出来的 拿来用 学以致用 咨询思维的理念 对人的看法
在咨询中可能产生方法,意向……
总结:
1 SFBT 一个从正向思考方式出发,通过目标的达成,使用例外架构和假设解决架构进行互动,最终促进和维持持续改变的过程。
2
3
4
5
e.g. SFBT初学者咨询案例片段
咨询师模式的咨询—传统的
(做一年精神分析 –住院
目标设定 ---通过互动
建构一个利于求助者买东西的超市,求助者是消费者有其自身目标选择其自身想要的商品,求助者在超市看到改变的途径、解决方法……选择
和传统的柜台模式不一样
焦点在解决不在问题
初学者- 台湾
(最后一个标准案例)
求助者 -30左右 大学毕业3-4年企业工作,父亲是台湾公务员,副厅长,期盼其儿子参加台湾高考-公务员考试(中国高考-台湾联考)
个案登记表
–对自己问题的梳理直接看到求助者最想解决的东西
(婚姻 家庭 子女 教育等问题 不用……疗法)
背景:音乐
Why now?
过去做过哪些尝试……
“好像过不去去的感觉…… 那么和现在这个生涯规划有什么关系呢?”
“共同问题一起……”
I —— D —— E
人际
Milestone
小时候你对你父亲的感觉?
什么时候开始,有不一样的感觉呢?
你父亲现在担任的职位是?
很努力的人,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候爬到这么高的位置……
我现在对你的问题有一种想法,你对他的印象都是小时候,可是随着时间的转变,角色不同,可是你的感觉没有变,所以无法接受,提到就会有点情绪
生涯规划的问题,不如先从你和他之前的问题谈起
——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找问题
求助者认为好像是有关系
“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你说从这开始就开始”(为什么导演我按照你的模式去做)
你觉得他是怎么样的人?
为什么要你考高考?
(老一辈的人比较没有安全感,说要参加高考,当公务员)
咨询师通过从父母的关系去探讨
帮助求助者有效地进行了自我问题的探索 ===和自己个人化的目标是有关的 -(没有引向到父亲的抱怨 很好)
个人化中个人的生涯目标是有直接关系的 ――――对未来感到困惑 -帮助我们求助者实现了自我了解 ―――倾听-同理等各种咨询技术
但是用到最后―――提出问题“那我现在该怎么做呢?”-对咨询师来说是难题
求助者认为(小的改变不能带出大的改变,而是想要一下子改变……)
解释技术
(看到不好的,更要看到好的!!!!!!!!!!!!!!!!!!!!!!!!!!!!!!!!!!!!!哦!!!!!!!)
导向正向,积极的改变
“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有方向感?”
“对你妨碍不大,最容易做的小事”
职业发展的压力
解决问题不一定直指目标 --- 但是这确实是求助者明确指出来的目标
现实的情境不能脱离
“我改怎么办”
下午一点半
SFBT基本步骤和流程
SFBT三个基本阶段
一、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钟目标架构技术,里外架构技术,假设解决技术
二、 休息阶段10分钟
可以同幕后参与观察的咨询师进行讨论
三、 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以内
赞美、信息提供、家庭作业(行动性的 设定目标
-认知行为治疗的作业,行为改变,想法改变进程
也可以不休息
最关键的是对话阶段
(实现路径)
目标架构技术
一、
1 开场引导
2 结构化构成
3 咨询关系的建立
例:我的生活现在一团糟,我受不了了,我简直无法控制这种情况。
回应练习
(情绪的表达不利于解决问题)
场面构成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