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党委办公室,还是行政办公室,还是企业发展部,还是政研室,还是法律事务部,都是秘书性质的社会操作。主业就是起草文件、制度、政策。定位是一个参谋、咨询、辅助人员的校色。
文化概论、行政法学、公共政策,都可以围绕怎么起草文件发挥一点作用。其中,文化概论,是教材说的秘书专业的课程,我还没有理解这对于秘书有何帮助,行政法学中抽象行政行为,立法,是个起草工作。公共政策,政策规划方案的起草,是个起草工作。总之,起码这些片段知识,从理论上强化一些职业文化自觉,秘书职业的价值何在,可见一斑。当然,文化概论中的语言文化部分,直接属于汉语言文学,我想会帮助秘书的。还有精神文化的,比如,儒家思想,这些或许会教育秘书们如何适应体制文化,包括接待会议礼仪,这些源头在哪里,或许对于会务接待工作有些启发。文化素养高一点,办公室主任的文气足一点,从气质性格上是会有益于工作的。
公共政策,如果通俗一点,就是制定政策、督办督查政策,这些都是领导干部的工作,按说,领导科学中涉及到。显然,在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制定政策、督办督查政策其实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方式方法原则,当然是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依靠群众,民主集中,尊重科学。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但是,这本教材写得太学术化,太哲学化,太理论化,把一个简单的问题绕来绕去,不知道为何。难道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这些概念体系互相循环,就是搞一些文字游戏,有何实操价值,类似玄学!所以,我很不喜欢。这也是社会科学哲学政治学不讨人喜欢的地方,思辨的成分太重,就像数学物理一样,理性色彩太重,哲思太沉郁,不光亮,读起来老气横秋的。
立法部分与公共政策规划部分,可以对照一下,原理是否相同。
政策和法,基本就是一个意思!
但是,现实中,多数是执行政策,党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各级政府文件、各级政府的会议部署、领导讲话,才是我们办事的直接依据。也就是说,以政策行政还实在一些。有些政策、有些领导讲话、会议精神,是随时结合新的形势作出的。法具有稳定性,原则性,应变能力差。如果一切按照法来办,实际也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一些时间较长的法。“
依法办事”,往往在法刚刚出台时,这时宣传有些实际作用,因为新法是法律肯定的新政策,是契合领导的新思维的。依刚出台的法办事,是可以做到的。依老法要修订的法办事,就有些不合时宜。总的说,依法办事是个原则,也是老百姓接受的舆论,明面上说依靠领导的意思办事,还是不那么好,领导在法理上不可以代表群众,只有代表大会在法理上才代表群众。因此,实际上按照领导意思办,可以,老百姓就当不知道,没有侮辱老百姓的权利,但是,明面上不说依法办事而说依领导办事,从政治伦理上说不通。所以,即便搞人治的官员,也不会直接说人治好,只会说法治好,说依法办事,按扎章办事,这起码在形式上给予老百姓尊重,这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那些口头上也不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官员,实际上是缺乏这种认知,因而不可以说不是愚蠢,属技术错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