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五常大米的境遇再次警示农村合作社政策的着力点

(2013-06-06 23:15:17)
标签:

转载

     今天,关于五常大米的报道引起人们的关注。新华社报道说,2011年,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迎来好光景,大米不仅质量好,价格也是节节攀升,最贵的一斤甚至卖到了199元。但五常市的许多稻农辛辛苦苦种出的水稻,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每斤不到2元。在五常,中等包装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精包装大都超过百元,一种抗氧化有机米更是卖出了每斤199元的天价。而稻农的有机水稻收购价格并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机稻仅为每斤1.90元左右。稻农张宏雷算账说:种20亩有机稻的总成本超过2.2万元,总产2.5万斤,按高价2.0元一斤出售,共收入5万元。去掉种植成本,一家人忙活一年种这么多粮食也得不到3万元。

     利润的流向很清楚,主要被稻米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分走了。一位加工企业的经营总监透露,每市斤大米的加工成本仅为0.2元左右。五常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姜大伟说,即使按包装最好的199元一斤的大米,企业包装成本占不到价格的二十分之一。加工费稍多一点,也达不到十分之一。

     其实,稻米加工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行业。我们也不排除,在五常的几百家加工企业中,肯定会有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但是,看着大多数辛辛苦苦种水稻的农民,一年下来被盘剥的只有那么一点蝇头小利,我们不该认真反思一下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吗?

     无论一户农民种的地有多大规模,在市场面前,一家一户的农民永远是弱者。政府的职责,就是辅助这些弱者,让他们能够稍微抵御一下中间商的盘剥。但是,现在就是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很多地方的政府似乎很不热情。他们热衷于做大做强,热衷于光鲜的政绩工程,对组织农民这样既无政绩又无利益的事情缺少主动性。我认为,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农民的组织化。那种补贴各种中间商寄希望于他们向农民让利的想法,既不合逻辑,也不现实。让农民组织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政府扶持就有了着力点。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就做不到?反正我是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了了。我想这应该是农村工作领导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需要分析的问题和案例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