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老师
(2010-09-10 20:21:23)
标签:
情感感恩杂谈 |
分类: 言情说感 |
今天是教师节。是表达对老师感恩之意的专用日子。我的老师很多,除没有上过幼儿园,其他各级学校“传道”恩师尽有,工作之后“授业”之师更多。借今日之际一并叩谢。
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知识。小学在农村小学上的,一个教室里三个年级的同学一起上课,老师需要讲受不同年级的课本,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可以设立初中,我就在大队的学校直接上了初中。学校没变,老师没变,只是课本变了,老师的任务变的更加艰难了。我初中毕业的那年,正好赶上恢复高中升学考试,我可以通过参加考试上高中。当然我成功考取了一所农村中学。我的初中老师也只有初中学历,比我长不了几岁,当时他和我同时参加高中考试却没有考上。此事放在我的心里多少年,不知如何品论,不知如何思绪。现在我才觉得那个年月的事情就是这样,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知识。
月薪68元的“大干部”。我在一个公社中学上了一个学期,数学老师给我的鼓励和帮助历历在目,他的鼓励至今受用。之后的中学三个学期在地区所属的中学,因为我的叔叔是该校的老师。叔叔是1948年兰州大学的毕业生,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文革期间回家劳动,恢复工作之后继续在该校任教。叔叔在学校任教导主任之类的职务,是老资格的教师,其他老师(含校长)似乎对叔叔相当尊敬,但私下里不少同学和老师把叔叔称为老学究。叔叔平时话不多,十分威严,我自然不敢多嘴,交流也就不多。记得有一次替叔叔领工资时,透过水泥窗口会计递给我68元钱,并说“你啥时候挣到68元你就是大干部了”。是的,1980年左右的68元只有大干部才挣得到。叔叔退休后继续回到农村务农,我的印象中叔叔干农活和教书是一个风格,严格按照书本上的要求操作。叔叔因脑溢血去世时我在外地工作没有奔丧,现在每年回家到坟上一祭。今年7月15日我给爷爷、父亲和叔叔的坟上烧了纸钱,也给我的孩子介绍了叔叔的情况。
我是刘老师的一个“作品”。我高中的初期,叔叔提出要我主攻文科,我自然照办。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区分文理科的原因,也不懂的将来有何区别。不长时间我的班主任要求我学理科,我自然也是照办。这个班主任就是我的物理刘老师。刘老师6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大,直接分配到河西走廊的乡村中学任教。也许那时没有今天到西部工作的荣耀和豪迈,但刘老师却在西部一直工作到退休。我是刘老师的一个作品。从他要求我主修理科开始,高中一年半的时间精心指导我的学习和生活,使我在1980年全省高考模拟考试中取得物理满分的成绩,正式高考中以差3分的成绩完成物理试卷。参加工作后的一些成绩刘老师均引以为豪。直到现在,刘老师仍然影响着我的修为、做人、做事、家庭、育儿等等。我的不少朋友知道我有一个精通物理教学的刘老师。我的孩子、朋友的孩子、朋友的朋友的孩子接受过刘老师的教导。
我的授业恩师。大学里的老师十分优秀不用细说。毕业后分配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工作,自然十分光荣并充满梦想。农村娃在国家机关上班需要学习的太多了,不会用电话、不会讲普通话……不会的东西太多。但学会这些似乎没有太难,是有一批授业恩师。对教我成长的导师们留下了不少记忆。我的处长老姜和主管司长老赵,都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农村娃,自打我报到之日起似乎就是最为亲切的老师。他们知道我们来自农村的学生的特点,从来没有半句批评和不满,总是慢声细语的解释、鼓励。从抄写稿件、封糊信封、出差调研、买票报销、会议筹备等等点点滴滴教起,做人做事以身作则,接人待物和蔼可亲,文风扎实,两袖清风。从来没有豪言壮语,每次讲话都是自己总结的语言,听的人在意,执行的人乐意,收益的人满意。这些年他们退休后,常常到我的新岗位看看、说说,有些话说了一辈子了至今也少不了重复。我总说,他们和我的母亲似的,每天出门总要关心我的冷暖安危。这就是我的授业恩师。人啊,立命、安身、成家、事业哪一样都得有老师啊。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师说》中第一段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尊教重师的节日里,感恩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