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货日报》刊登的《上海滩的期货印象》系列之四

(2010-01-25 16:02:51)
标签:

期货基金

基金经理

索罗斯

《期货日报》上海滩的期货印象()

游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基金经理

刘洋

人有时需要一个偶像,以便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定位和努力的方向。做股票的人,往往把自己想像成巴菲特,而期货中人,许多以索罗斯为榜样,他们不仅期待自己能像索罗斯那样纵横投机市场,而且也希望能够像索罗斯管理量子基金一样,成立并管理一家基金。

 

由于政策限制,国内目前尚不存在合法合规的期货基金,把大家的资金聚集到一个账户里的私募基金也很少,或者说基本不存在。所谓的期货基金多是以“管理账户(Managed Account)”或者说“全权委托账户(Discretionary Account)”的形式存在。这是专家代客理财的一种方式,我们权且把这些账户管理人称为“基金经理”。国内的一般做法是:客户自己在期货公司开立账户,然后授权代理人对此账户自由交易,而且无需事先征求其意见。账户管理人或只提取管理费不承担风险,或与客户约定盈亏分成比例。

 

在上海滩就活跃着这样一批代客理财的基金经理。上期所的大厦中经常出现他们的身影,有些基金经理在好几家期货公司拥有VIP室,他们也时常会成为不同期货公司员工聚餐时谈论的话题。

 

一、生存数字化

 

期货基金经理们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主要就是数字,除了紧盯跳动的数字行情外,他们还要密切关注各种经济数据、供需报告、库存报告,有时还要研究持仓排名和基金持仓报告等等。能不能赚钱,就看自己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而能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就看自己能不能和市场和谐共处,在市场涨的时候有多单,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持有空单。有一首英文歌曲《Days are numbers》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日子就是数字”,我觉得这歌正是期货基金经理生活的写照。

 

期货投资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的世界,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市场中也总是充斥着大量相互矛盾的信息,即使学富五车的专家、精英也会时常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或者在信息处理上时常面临困境不知所措。

 

金融市场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面对同样的信息与数据,市场会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的人会犯选择性的错误,只看到那些能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很多时候有的人又会犯莫里哀所说的知道太多的傻瓜比无知者还愚蠢两倍的错误。

 

在数据的分析处理上,人们很容易陷入困境,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时常会发现知道太多有时反而对自己的决策是不利的——信息成了他的敌人,而不是朋友。所以,有的人不愿意把期货交易弄得很复杂,他们删繁就简,把交易简单化,基本上就只关心盘面数字的变化和K线图的走势。

 

    我所敬重的一位基金经理就是这样做的,他是期货行业里少有的为我所敬重的人之一。无论是做期货还是做人,他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为人很有原则,喜欢结交强者,喜欢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期货公司一般情况下都要给他提供两台电脑,他的电脑画面被切分成六个部分,基本上都是行情的走势图。他的下单系统采用的是交易员端,他下一次单,所有由他打理的资金账户都按照一定的资金比例同时下单,这样就避免了多次下单的麻烦。有几年他的业绩非常不错,许多人找上门来让他理财,他不承担风险,盈利部分按照二八或三七比例分成,两年前由他打理的资金就已经达到近三千万元的规模。

 

但生存数字化也不是特别轻松,在辛苦求解未知数的同时,还需要小心应付各种变数,由于交易时刻存在风险,所以要无时不谨,不敢有丝毫懈怠。生存数字化也是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因为整日和数字接触,与外界接触自然减少。

 

上面提到的那位基金经理就曾经品尝过巨亏的痛苦,也曾动摇过怀疑过,后来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才又重新发展起来。几天前,和他在一起喝酒时,他说自己现在做得不错,但那是花了一千多万元的学费得来的。他能够很好地处理损益之间的关系,我曾看过他当年在走势图上写的《逍遥游》,一共三句话:一是决不逆势操作;二是决不重仓;三是该入场时入场,该出场时出场,决不拖泥带水。这三句话下面还有一个备注:五十万元得之。

 

二、长江后浪推前浪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讲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些年来,我见过许多很有智慧的期货高手,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搞起了期货基金,再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又以失败告别市场。这种结局时常让我感到很不是滋味,太多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结局并无悬念,倒应了那句话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有一位一年四季留着平头的老兄,曾经在上海的一家大公司操过几个亿资金规模的盘子,曾经风云一时。据说他就喜欢做多大豆,他飞到大连,一下飞机,消息传出,大连大豆立刻就会涨个二三十点。后来他自己成立了一个公司,搞代客理财业务,业绩一度很辉煌,但是最近我听说他两年前亏了很多已经离开了期货市场。

 

还有一位爱吃巴西烤肉、会耍形意拳的代客理财朋友,行事风风火火,做单也是大进大出,每天打出来的结算单就有十页八页的。有一段时间,他做得很顺手,盈利多时达到了两千多万元。但是,他做单的风格很让我替他担忧,时常满仓操作,而且是主观臆断,凭着感觉做单。他曾经不断出现大赔,也常被追加保证金。胶上赚50万元,豆上可能就亏100万元,然后明天胶上再赚回100万元,然后再亏个100万元……英谚有“乌云的背后是银色的衬里”的说法,但在期货市场有时乌云的背后还是乌云。市场就是如此令人难以捉摸,他的一位给保底20%回报的几百万的客户就曾经着急地跟我们讲,如果他不改变空铜的想法,他就很危险。后来果然被那位客户说中,那位朋友空铜的时候,铜价在3万多元,后来铜价涨到6万元时,就已经找不到他了。

 

许多人喜欢做所谓的“无风险套利”,有的在大豆、豆油、豆粕这三个品种之间套利,有的进行LME和沪铜之间的套利,有的进行CBOT和大商所的品种之间套利,也有的进行同一品种的跨月套利,这些人通过套利都曾有过丰厚的收益,但是由于套利交易从本质上讲,是同时持有两个投机头寸,是同时进行两种投机,并且由于套利交易者容易麻痹大意,止损不及时容易导致严重亏损。套利交易者有因遭遇“大劈叉”行情而失败的,也有类似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样,多年良好的业绩因为一次意外而几乎破产的。我知道有一家专做套利的基金,意气风发的年轻基金经理曾拥有一辆豪华的宝马车,但现在他的车不见了,每天坐公共汽车到期货公司上班,做研发兼市场开发工作。

 

 “只吃必胜客,决不吃膳丝面。”这是一位在期货市场活跃了十几年的朋友的口头语,他生活中的讲究很多,不吃膳丝面就因为膳丝谐音“善失”,但即使这样他还是难逃“必输客”的命运。他曾有过给一家大公司连续三年大幅盈利的操盘业绩,凭着这一业绩,他后来给几家公司理财。前不久我们偶遇时,他说他现在已经到证券公司做股票去了。

 

恶劣的天气方能识别出好水手。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不是好的理财高手,要经过几个牛熊转换检验的。有一套经过检验切实可行的方法至关重要,否则就不要在期市久待。

 

三、潜伏在深海中的鱼

期货大厦里的一些投资公司,也开展代客理财的业务。一些期货公司的研发人员跳槽到投资公司,其中一些人在投资公司的业绩不错,于是就几个人另起炉灶成立投资公司代客理财。上海期货大厦周边的许多大厦里,就深藏着许多投资公司,有的以在报纸等媒体上发表研发报告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吸引客户,有的以博客来宣传自己。各有各的招数。

 

上海滩集聚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守候在期市,有些人虽然做研发,但其实工作重心却在理财。他们是一条条潜伏在深海里的大鱼,时机成熟的时候,总要出来兴风作浪,他们不期望一定会成功,但一定要去争取成功。人因梦想而伟大,许多期货人的梦想就是成为中国投机界的某某,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不在乎别人的嘲笑。

 

市场里面机会连着机会,不采取行动,你就赚不到钱。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句台词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说得好,把智慧转化为财富需要行动。

 

我所认识的基金经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相信自己,只崇拜自己

理财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关注期货的人越来越多。远方的一位老板朋友,打来电话说,等股指期货推出后,要开个“户口”,并想让我帮助他管理几百万元资金。

 

未来,也许我也会成为基金经理。

http://www.qhrb.com.cn/p/2007/09/14/article.2007-09-13.50626541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