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青纱帐”
(2024-11-08 10:14:57)
标签:
情感 |
分类: 浅笑安然(散文) |
好长时间没去那条路上散步了,听说那里的玉米长势不错。
对于久居市区的现代人来说,能于住地附近觅得一处迷人的田园风光,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那条路,是一处散步锻炼的好去处。它毗邻县城,位于东环路东面的尧头村。村子西北角铺设着一条长长的、南北走向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的土地,并不是完整的一大块,而是由高低、大小不等的小片土地连成的、随着漫坡地形呈台阶式梯进的田地。作为毗邻城区的可耕种田地,算是不可多得的面积较大的种植区了。这几年,这些土地是以“流转”的方式被一个外地人承包了。自从这些土地被承包以后,田里的景象与以前就大不相同。原因是,规模化种植让这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这还得归功于承包土地的人,他很善于筹划,一直是一年两料赶种庄稼,而且还在不停地倒茬种植,可谓将土地的价值利用到了最大,也让粮食产量提升到最高。无论是春夏的西瓜种植还是冬小麦种植,抑或是玉米或荞麦、高粱等秋作物的种植,都让这里充斥着浓郁的稼穑氛围,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由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力量和无限前景。
一大早,我便满怀期待地前往那里。来到道路南端入口处,我边走边翘首北望,果然,远远就看到了道路两旁长势喜人的玉米。有过以前走在满是丰收景象的庄稼地畔的喜悦,我便加快了脚步,欣然走向那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旁。虽然节气刚刚进入白露,但阳光还是热力十足地照耀着大地。不过,迎面吹来的风儿倒是柔和了许多,吹在身上,带着微微的凉爽,很是惬意。我还没来得及走到玉米地边,一阵微风已将浓郁的玉米清香送入鼻腔,我立刻就被这特有的清香包裹了。这种清风扑面、清香扑鼻的感觉,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当我走近玉米地头的时候,立刻就被这一大片长势齐整的玉米吸引住了。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啊,用宏阔壮美来形容它的场景也不为过。好多年来,像这么大面积种植玉米的情形似乎已不多见。因此,单是这大片高高的、长得绿油油的玉米屹立在眼前的时候,我的惊喜真是无以言表。这些枝干挺直的玉米,都有着颀长的身躯,乍一看,个个像亭亭玉立的舞女,其狭长的、如刀的叶子,正是“舞女”修长的“手臂”和“裙裾”。那细长的叶子朝上,叶尖却总是调皮地耷拉下来,仿佛在向路人挥手致意。风吹叶响,又好像在欢歌,在庆祝这近在眼前的丰收。恍惚间,我又感觉玉米的主杆挺拔的样子分明像是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士兵。这些“士兵”整齐地分列成行,军姿规范统一,仿佛在风的号令下雷厉风行地“排兵布阵”,并随时等待行动命令,大有严阵以待的威武之势。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同一物种,怎么会既像战士又像舞女呢?这不自相矛盾吗?我想说,这真的一点儿也不冲突和矛盾。当你真真切切地站在玉米地边的时候,看到玉米笔直的身姿,你也一定会想到那些英俊的战士列兵以待的威武阵势。而当你细看周身裹着碧绿“裙裾”的玉米亭亭玉立的姿态,她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并发出细微的“飒飒”声,似乎又少了“士兵”刚硬的一面,而多了一些女子柔美的妩态。这一切,何其像舞女那曼妙的手臂在舞动、纤细的腰身在翩跹啊!
其实,玉米的风情,奇妙的还不止这些。你放眼望去,那无数根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的玉米,个头齐整,枝叶厚实,挨挨挤挤地围拢出密不透风的帐幔的方阵,似乎更像是一顶顶巨大的青纱帐。风起处,整个“方阵”微微摇曳倾拂的状貌,就仿若一支排列有序的庞大队伍在合唱时动情地轻漾身姿。由此,你不能不联想到《黄河大合唱》里那句“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句子。是的,就是这种奇妙的感觉。当年的抗日英雄,以“青纱帐”作掩护,狠狠地打击了入侵者。而今,科技振兴的强劲东风,又催生出这么气势雄伟的“青纱帐”,多产粮食,保持“仓廪实”,为振兴中华增添力量,这不也一样令人倍感骄傲和自豪吗?
此刻,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阳光的足尖正踩着青纱帐的顶尖舞动它七彩的光环。抬头间,“青纱帐”上便笼罩着一层如烟似雾的霞光,带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霞光下,玉米地更显深幽,更显清新,也更见静谧。那绿得滴水的杆儿、棒子和叶子里的清香,也在光合作用的催动下,散发出更加馥郁绵长的气息。
走在这满眼翠色的乡村道路上,瞬间,就觉得周身的毛孔都融进了这自然天成的香气,我真有点乐不思归了。想想也是,呼吸着如此清爽宜人的空气,欣赏着这般优美宜人的风光,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太平盛世,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